小牛白肌病治理方案

犊牛[犊牛是一种杂交牛种。]易患白肌病[白肌病是幼畜的一种以骨骼肌、心肌纤维以及肝组织发生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因病变部位肌肉色淡,甚至苍白而得名。],以下是解决方案:
犊牛白肌病是指全身肌肉由原来的红色变为灰白色到带黄的白色,犊白肌病一般在出生后10—100天内发生,冬季发病较多。
  病因:
  现在认为白肌病和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E及微量元素[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存在量极少,通常指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硒缺乏有关。维生素E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在青草等嫩绿食物和糟粕、麦子、麸皮等含量较多,但它在空气和阳光条件下易被**破坏,当牛日粮中品质不好的干草、稻草、块根类、淀粉糟类过多,使维生素E摄入不足;目前对牛必需的微量元素,钴、铜、碘、铁、锰、硒等研究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已表明,植物性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中硒含量与土壤、水中水溶性硒含量关系密切,在酸性的低硒土壤生产的饲料喂牛,容易引起硒缺乏。现在知道饲料中维生素E和硒的缺乏或减少,是犊牛白肌病的病因。而放牧、增加运动量、兴奋、运输、气候急剧变化(如低温、风雨)、营养不平衡,则是本病的诱因,有些年份,收割的牧草因遭较长时间的雨淋或因雨水过多,也可能发生本病。
  临床表现:
  犊牛白肌病的症状分型如下:
  1、特急性型:所谓突然死亡型,这种病例[释义某种疾病的例子。]无任何前驱症状就死亡,在多发地区发生不少,数量不少。突然死亡的原因除骨骼肌[骨骼肌是分布于躯干、四肢的随意肌。]变性之外,由于心肌变性而引起死亡。
  2、急性型:是白肌病中多的病型,多数病牛初的症状是腹泻。腹泻持续2—3天后,元气大伤,步行和起立变得困难,虽没有发热但呼吸加快、流涕,全身肌肉震颤。一些病例还表现为出汗及哺*、采食困难(舌和下腭诸肌变性)。部分病例臀、背肌肉肿硬,有压痛。在起立困难的病例,即使人工抬起,四肢也不能支持多久。有近半数的病牛在早期可见到血红蛋白尿。重症在发病后1日内死亡,多数呈长期经过,但大多不能完全恢复。
  3、慢性型(迁延型):跛行或步行障碍是常见的,不时有突然不能站立的病例,多见于日龄较大的犊牛。
诊断:
  步行困难和起立困难虽然可作为初步诊断的参考,但出现红色的尿更进一步提示,血液检查可检出各种酶的活性高度上升,血液硒化,且多数病例血清VE下降,可以确诊,如无实验室条件,尸检骨骼肌呈灰白色变性可帮助诊断。
  防治:
  1、预防:轻症有望,重症希望不大,本病的重点应采取预防。发病地区从母牛分娩前一个月就应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250—1000毫克[毫克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或硒(日量**酸钠0.1—0.2ppm),其他方法如在分娩前以间隔二周注射二次维生素E(一次500—1000毫克),犊牛出生后给犊牛及时注射维生素E100—200毫克或**酸钠5—10毫克,隔两周后再注一次。
  2、治疗:在犊牛发病早期可连续在3—4天分别单独注射**酸钠3毫克/50千克体重,或维生素E150毫克/50千克体重或两者并用。必要时采取保暖等保护措施,如有肺炎或其他疾病发生时,需对症治疗。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