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殖过程中疾病防治[《疾病防治》是2010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巍。]一直是比较重要的一项工作之一,对于鲁西黄牛也是如此。食道梗塞、前胃弛缓、瘤胃[瘤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一胃。]臌气以及瘤胃积食是鲁西黄牛常见疾病,以下本文就针对鲁西黄牛疾病防治做个介绍。

鲁西黄牛疾病防治

一、食道梗塞

鲁西黄牛疾病防治

治疗:主要是及时排出食道阻塞物,使之畅通。包括:将阻塞物从口中取出法(将阻塞物向口腔推压然后一人用手从口腔中取物)。送入法:将**食道阻塞物用食道探子向下推送入胃。打气法:将胃导管插入食道内然后打气或边插边达到推送阻塞物的目的。强制运动法:将牛头与前肢系部拴在一起,然后强制牛运动20~30分钟,借助颈肌运动促使阻塞物进入瘤胃。

预防:主要是饲料加工规格化,块根饲料加工达到一定的碎度可以根除本病。

二、前胃弛缓

牛的前胃胃壁收缩无力,兴奋性减弱或缺乏。

治疗:为排出前胃内容物保用缓泻止酵剂,如硫酸钠[硫酸钠(Na2SO4)是硫酸根与钠离子化合生成的盐,硫酸钠溶于水且其水溶液呈弱碱性,溶于**而不溶于乙醇。]、酒精、鱼石脂[鱼鱼石脂为消毒防腐药,具有温和的**性消炎防腐作用,可消炎、消肿、抑制分泌。]或豆油1000毫升。为加强前胃蠕动可投吐酒石酸锑钾和番木别丁,同时配合瘤胃按摩和牵引运动。当呈现酸中毒[酸中毒是指体内血液和组织中酸性物质的堆积,其本质是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上升、PH值下降。]症状时可用葡萄糠盐水、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化学式NaHCO₃,俗称小苏打。]、安那加静注。

三、瘤胃臌气(俗称胀肚)

主要是牛采食大量的易发酵饲料导致大量气体产生,嗳气受阻,引起瘤胃急剧过度膨胀。

治疗:以排出瘤胃积气和止酵为主,并结合输液等全身疗法。病轻时可将牛牵到前高后低的坡地上,高抬牛头以手牵舌诱发嗳气和用拳按摩瘤胃相配合。病重时可施瘤胃穿刺放气,放气开始要慢慢进行,防止脑贫血的发生,术前可注射强心药。放气后0.5小时可口服止酵药物。如:鱼石脂、酒精、蓖麻油[蓖麻油是脂肪酸的三**酯,蓖麻油存在于蓖麻的种子里,其含量为35%~57.%”用榨取或溶剂萃取法制得蓖麻油。]、茴香油、可用浓盐水、静注安那加,兴奋胃肠机能。

四、瘤胃积食

瘤胃内过度充满饲料,超过正常容积,胃壁扩张,神经麻痹,瘤胃运动机能消失,不能运转所致。

治疗:要绝食1~2天,但不限制饮水。待食欲、反刍出现后,逐渐少喂一些柔软的饲草。促进瘤胃蠕动,一方面牵引运动,另一方面要瘤胃按摩每日3~4次,每次0.5小时。配合药物疗法主要是下泻;其次是促进瘤胃运动。硫酸钠或硫酸镁制成8%~10%水溶液灌服,每次量500~800克或蓖麻油。针对瘤胃酸中毒用碳酸氢钠液静注。

五、牛肺疫(又名牛出败)

症状:在临床上有三种类型。

⑴急性败血型:体温突然升高到40℃以上,脉搏加快,食欲减退,被毛粗乱,鼻镜干燥、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主观感觉和客观征象的综合表现,患者主观上感觉吸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的改变。],反刍停止,有时还流鼻液和眼泪,腹泻,粪中可能混有纤维蛋白甚至血液,有时尿中也可能带血,一般在24小时内死亡。

⑵牛肺疫肺炎型:病初表现为虚弱,结膜充血,心跳加快,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胸膜肺炎症状逐渐明显,鼻液带血呈红色,干咳,**叩诊有浊音,听诊呈锣音。

⑶水肿型:病牛胸前及头颈部有水肿、重者可波及下腹,舌咽肿胀,眼红肿、流泪,流涎,呼吸困难,粘膜发绀,常因窒息或下痢虚脱而死。

预防: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牛的生活条件,吃饱睡好,避免使役牛过度疲劳。疫区每年给牛注射牛出败氢**铝菌苗1—2次,连续3—5年,非疫区从外地引进牛须经隔离观察1—3个月,确诊无病方可入群,病死的病变部位不可食用,应予以烧毁。

治疗:发现此病应及早隔离治疗,大牛用青霉素100—300万单位,小牛减半,进行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也可用10%磺胺噻唑纳溶液每头100—150毫升肌肉注射,一天2次。中药治疗为黄连、黄芩、知母、白术、白芍、厚朴、白莶各40克,五味子、贝母、阿胶、泽泻、云苓各25克、火麻仁13克为引,研末开水冲服,每天1剂,连服3剂。

以上就是对鲁西黄牛疾病防治的介绍,希望通过本次的介绍对广大的养殖户有所帮助。此外,提醒养殖户在养殖鲁西黄牛过程中,除了这些疾病的防治之外,还需主要鲁西黄牛的饲养管理,如消毒、驱虫等工作。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