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场如果卫生处理不好,牛就容易生病,给养殖户带来损失,那么牛场的卫生怎么处理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消毒
1、消毒剂[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的选择
消毒剂应选择对人、畜和环境比较安全、没有残留毒性,对设备没有破坏和在牛体内不产生有害积累的消毒剂。可选用的消毒剂有:次氯酸盐[次氯酸盐是次氯酸的盐,含有次氯酸根离子ClO,其中氯的**态为+1。]、有机氯、有机碘、过氧乙酸[无色液体,有强烈**性气味。]、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氢**钠、高猛酸钾、硫酸铜、新洁尔灭[新洁尔灭,别名为苯扎溴铵 / 溴化苄烷铵,常温下为白色或淡**胶状体或粉末,低温时可能逐渐形成蜡状状固体,带有芳香气味,但尝味极苦。]、酒清等。
2、消毒方法
①喷雾消毒。
用一定浓度的次氯酸盐、过氧乙酸、有机碘混合物、新洁尔灭等。用喷雾装置进行喷雾消毒,主要用于牛舍清洗完毕后的喷洒消毒、带牛环境消毒、牛场道路和周围及进入场区的车辆。
②浸润消毒。
用一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有机碘的混合物的水溶液,进行洗手、洗工作服或胶靴。
③紫外线[紫外线指的是电磁波谱中波长从10nm~400nm辐射的总称,不能引起人们的视觉。]消毒。
对人员入口处常设紫外线灯照射,以起到杀菌效果。④喷撒消毒。在牛舍周围、入口、产床和牛床下面撒生石灰或火碱**细菌和**。
3、消毒制度
①环境消毒。
牛舍周围环境包括运动场,每周用2%火碱消毒或撒生石灰一次;场周围及场内污水池、排粪坑和下水道出口,每月用漂**消毒1次。在大门口和牛舍入口设消毒池,使用2%的火碱溶液。
②人员消毒。
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应**和紫外线消毒3-5分钟,工作服不应穿出场外。
③牛舍消毒。
牛舍在每班牛只下槽后应彻底清扫干净,定期用高压水*冲洗,并进行喷雾消毒和熏蒸消毒。
④用具消毒。
定期对饲喂用具、料槽和饲料车等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的过氧乙酸消毒,日常用具如兽医用具、助产用具、配种用具等在使用前应进行彻底消毒和清洗。
⑤带牛环境消毒。
定期进行带牛环境消毒,有利于减少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可用于带牛环境消毒的药物有:0.1%的新洁尔灭,0.3%的过氧乙配,0.1%次氯酸钠,以减少传染病[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和蹄病的发生。带牛环境消毒应避免消毒剂污染到饲料中。
⑥助产、配种、注射治疗及任何对**进行接触操作时前,应先将牛有关部位如*房、*道口和后躯等进行消毒擦拭,以保证牛体健康。
二、免疫和检疫
牛场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疫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并注意选择适宜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方法。每年至少需接种炭疽**2次,口蹄疫[口蹄疫Aftosa(属一类传染病)俗名“口疮”、“辟癀”,是由口蹄疫**所引起的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2次。
三、疾病控制和扑灭
牛场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应及时采取如下措施:驻场兽医应及时进行诊断,并尽快向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报告疫情。确诊发生口蹄疫、牛瘟、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时,牛场应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牛群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发生蓝耳病、牛出血病、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疫病时,应对牛群实施清群和净化措施,扑杀阳性牛。
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病死或淘汰牛的尸体进行无害化[亦称安全化,是将废物内的生物性或者化学性的有害物质,进行无害化或安全化处理·例如,利用焚烧化处理化学法,将微生物杀灭,促进有毒物质**或分解。]处理,消毒。
四、病死牛及产品处理
对于非传染病或机械创伤引起的病牛只,应及时进行治疗,死牛应及时定点进行无害化处理,牛场内发生传染病后,应及时隔离病牛,病死牛应作无害化处理。
五、废弃物处理
场区内应于生产区的下风处设贮粪池,粪便及其他污物应有序管理,。每天应及时除去牛舍内及运动场子褥草、污物和粪便,并将粪便及污物运送到贮粪池。场内应设牛粪尿、褥草和污物等处理设施,废弃物遵循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原则。
上述就是关于“牛场的卫生如何处理?
”的内容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欢迎关注公众号:huobao1866tv
,或在网页底部扫描二维码直接关注。
部分知识转自网络,本文仅供参考,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