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养殖艺技术网的小编给各位分享菌种生长地区的特点有哪些的养殖知识,其中也会对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其中是关键的是哪个,为什么)进行专业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我们开始吧!
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特点
高中生物选修一~微生物的菌落特征
细菌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繁殖的?
1.大小:细菌个体微小用显微镜放大百倍千倍才能看到基本形状!大多数球菌的直径为1.0微米,杆菌的长度为2-3微米宽0.3-0.5微米!
2.特点: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组成,当然上述的是一般细胞所具有的基本结构,但是有很多细菌能在这个大自然生活存在是因为他们还具有特殊的结构既: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3.生活地:细菌是个微生物的大家族,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正常人体.如生活在土壤中的破伤风梭菌,炭疽芽孢杆菌^^^^生活在水中的大肠埃希氏菌,和生活在空气中的能引起呼吸到疾病的菌~
人体也存在许多正常的菌群,但当外界条件改变时或者机体免疫力降低的时候这些菌就能导致疾病就是所谓的条件致病菌!
4.生长繁殖:细菌是以二**的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各生长时期的细菌有何特点
细菌生长曲线,是将少量的单细胞微生物接种纯种到一定容积的液体培养基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胞数量,以细胞增长数目的对数做纵坐标,以培养时间做横坐标,绘制一条如图所示的曲线。
生长曲线显示了细菌的生长繁殖的4个时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迟缓期:又叫调整期。细菌接种至培养基后,对新环境有一个短暂适应过程(不适应者可因转种而死亡)。此期曲线平坦稳定,因为细菌繁殖极少。迟缓期长短因素种、接种菌量、菌龄以及营养物质等不同而异,一般为1~4小时。此期中细菌体积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增殖合成、储备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代谢产物。
对数期:又称指数期。此期生长曲线上活菌数直线上升。细菌以稳定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不等(视培养条件及细菌代时而异)。此期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因此研究细菌性状以此期细菌最好。抗生素作用,对该时期的细菌效果最佳。
稳定期:该期的生长菌群总数处于平坦阶段,但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毒性产物(有机酸、h2o2等)积累ph下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细菌繁殖速度渐趋下降,相对细菌死亡数开始逐渐增加,此期细菌增殖数与死亡数渐趋平衡。细菌形态、染色、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相应的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以及芽胞等。
衰亡期:随着稳定期发展,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菌数明显增多。活菌数与培养时间呈反比关系,此期细菌变长肿胀或畸形衰变,甚至菌体自溶,难以辩认其形。生理代谢活动趋于停滞。故陈旧培养物上难以鉴别细菌。
体内及自然界细菌的生长繁殖受机体免疫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多方面影响,不会出现象培养基中那样典型的生长曲线。掌握细菌生长规律,可有目的地研究控制病原菌的生长,发现和培养对人类有用的细菌。
甲烷菌的特点是什么?
甲烷菌有4个特点:①严格厌氧,对氧气和**剂非常敏感;②要求中性偏碱的环境条件;③菌体倍增时间较长,有的4~5天才能繁殖下一代;④只能利用少数简单的化合物作为营养。
常见食用菌品种母种的培养特征有哪些?
正常的菌种都有一些共同的可供观察和识别的特征,根据这些生长特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识别出你所需要的菌种与生产的菌种是否对应。作为菌种生产者、使用者对菌种的鉴定,一般不是对其品种种性,而是在确定种性的前提下,对大量扩繁后的菌丝体生长状况的检查和优劣的鉴别。外观特征只有在品种、培养基、培养条件等大致相同的前提下,才有可比性。
(1)双孢蘑菇
菌丝纤细、稀疏、灰白,优良菌丝上下均匀,没有生长很快的扇形变异;一般22~24℃,15天以上才能长满斜面。若超过28℃,菌丝生长就会受抑制而发黄。若菌丝倒伏、发黄或形成黄白色菌被,则不能用于生产。
气生型:气生菌丝生长旺盛,白色或灰白色,尖端清晰整齐、挺拔有力,密度均匀,基内菌丝较发达,一般15~25天长满试管斜面。
半气生型、匍匐型:菌丝紧贴培养基斜面表面呈索状生长,挺拔有力,但生长缓慢,排列稀疏、清晰,常呈扇形生长,数日后多出现细细的菌索;菌丝纤细、微黄,气生菌丝很少,不易形成“菌被”,在适宜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下一般22~26天长满斜面。
[镜检] 菌丝有隔膜和分枝,节间短,分枝多,节间处膨大,形似腊肠,不产生锁状联合(图2-9)。
图2-9 电镜下的菌丝及锁状联合
(2)香菇
菌丝洁白、细短,呈绒毛状、平伏辐射生长,尖端优势明显;生长整齐、均匀,气生菌丝较少而短。菌丝生长速度中等,每天0.7±0.2厘米,在适温23~25℃下,一般12~14天长满试管斜面。满管后略有爬壁现象,边缘呈不规则弯曲,初期不产生色素,有的品种后期分泌酱油状液滴。一般不形成原基,个别早熟品种存放时间过长,可在斜面培养基上分化形成原基团。老化时,分泌褐色酱油状液滴,斜面出现韧性菌皮,培养基变为淡**(图2-10)。
图2-10 香菇母种的培养特征
[镜检] 菌丝粗壮,粗细比较均匀,具隔膜和分枝,粗2~4微米,有明显的锁状联合。有的锁状突起,顶部宽平;有的呈半圆形,大小不一。
(3)平菇
菌丝洁白、浓密、粗壮、整齐、有光泽、匍匐状;气生菌丝发达,多的可布满试管空间,不产生色素,爬壁能力强。接种块周围无菌丝稀疏区。菌丝生长速度快,在适温20~22℃下,一般6~8天长满试管斜面,低温保存能产生珊瑚状子实体原基。耐高温,短时间在34℃下正常生长。有些菌株气生菌丝过多,形成很厚的菌被将管壁布满,很容易在种块或管壁上形成原基,因此老化或多次转管的菌种,不宜使用。有些菌株在高于28℃的温度下培养或培养时间过长,气生菌丝顶端往往会变成橘红色,并产生分泌物,这虽不影响使用,但已不宜扩大培养;气生菌丝过多的母种也不宜扩大培养。
[镜检]菌丝粗细不匀,分枝性强。在显微镜视野中,锁状联合比比皆是;锁状突起呈半圆形,大小不一;常在菌丝分枝处有两个锁状联合在上下垂直方向邻生。
(4)金针菇
菌丝白色或浅灰白色,细绒毛状,初期较蓬松,后期气生菌丝紧贴培养基表面,稍有爬壁现象。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品种在适温20~22℃下,一般10~12天长满斜面;白色品种稍慢。**品种常在培养后期出现黄褐**素,使菌丝不再洁白,老化时表面出现淡污褐色斑块;白色品种不如此。时间较长的菌种分泌色素,如菌丝由白色变为灰白或略带**,在管壁出现许多粉状物(粉孢子),说明菌种开始老化,粉孢子多的菌株,品质一般不理想。低温贮存时有细水珠出现,斜面上形成少量子实体。
[镜检] 菌丝较粗壮,粗细均匀,有锁状联合。菌丝易断裂成节孢子,有时产生粉孢子成串着生于菌丝上,产生稀薄分布的粉状物。锁状突起一般为半圆形,相当数量的为半抱握形。抱握膨起部分细胞质浓稠,相对部分则现透明。
(5)草菇
菌丝生长初期纤细、无色透明,多分枝,似蚕丝,有金属光泽,后期呈淡白色、银灰色,老时呈灰**。菌丝生长速度快,在30~32℃条件下,6天即可长满斜面,再培养2~3天开始出现厚垣孢子,呈链状,初为灰白色、淡**,后渐变成褐色至锈红色(20多天),最后培养基表面出现紫红色。多为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爬壁能力强,在试管内生长蓬乱,布满整个试管空间,但每根都清晰可见,且不易变黄,斜面上也不产生子实体;若菌丝变为淡黄褐色,则为是老化的表现。不产生厚垣孢子的菌种一般不具结菇能力;若厚垣孢子出现过早过多,则是种性开始老化。若菌丝密集,颜色洁白,可怀疑混有杂菌。
[镜检]菌丝粗壮、透明,有分枝(多呈直角形),有明显的隔膜,形如毛竹,节节分明,但粗细不均匀。厚垣孢子圆形,带有红褐色的金属光泽,无锁状联合。
(6)木耳
初级菌丝纤细、透明,洁白至米**;二级菌丝生长均匀一致、短密、洁白,呈棉絮状,平贴培养基表面,整齐、匐匍生长,生长边缘整齐有力,不爬壁,生长速度为0.5±0.1厘米/天;有气生菌丝,但较短而稀疏;后期颜色加深,菌块分泌褐**素,出现污**斑块,培养基会因此而变成茶褐色。培养过程中有时会形成浅褐色颗粒状胶质耳基,这是老化的表现。在综合PDA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5℃下培养,12~14天长满斜面。
[镜检] 菌丝纤细,粗细不匀,分枝性强,常呈根状分枝。长相屈曲,有锁状联合,但锁状联合像骨节抱握状,且数量也没有香菇那样多而明显。初次分出来的菌种,可以看到担孢子发芽时所产生的钩状或马蹄铁状、比细菌略大的分生孢子。
(7)鸡腿菇
菌丝浅灰白色,浓密,棉絮状,生长旺盛,边缘整齐有力,基内菌丝分泌色素,使斜面培养基颜色加深,部分呈黑褐色。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适温25℃,1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试管斜面。菌丝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变灰色,这是鉴别鸡腿菇的重要特征。
(8)银耳
有芽孢、银耳纯菌丝、香灰菌丝及银耳香灰混合菌种等几种形态。
芽孢:是银耳的孢子,在PDA培养基上不能萌发成菌丝,而是繁殖成酵母状物。幼龄芽孢菌落稀糊状,*白色,表面光滑,半透明,边缘整齐,平铺于培养基表面;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面出现皱纹,变为淡棕色。在PDA培养基上菌落黏稠度小,能在培养基表面上流动;在合成培养基上,菌落较干燥,有时表面有疣点;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黏度适中,边缘能形成放射状暗花纹。生长速度快,适温培养4~5天就可长满培养基斜面。
银耳纯菌丝:白色、淡黄至鹅**,直立或平贴,短而细密,生长缓慢,呈白毛团状,菌丝前端整齐,生长速度极慢,在适温22℃下日生长速度为1毫米左右,不分泌色素。后期在白毛团周围有一圈紧贴培养基的晕环,不易胶质化的适于做段木种,易胶质化的适于做袋料种;有无色或淡**水珠,在特殊培养基上由芽孢萌发得到,单一菌丝无生产价值。镜检时菌丝纤细,有锁状联合。
香灰菌丝:初为无色,大量生长时白色,有特别细长的主干和对称的侧生分枝,似羽毛状,且均匀,故又名羽毛状菌丝。生长快,爬壁能力强,在适温26~28℃下,一般5~6天长满斜面。老龄菌丝淡黄或棕色,基内有时带暗绿色。气生菌丝灰白色,细绒状,表面有碳质黑疤,并间有黄绿色分生孢子,菌丝能分泌黑**素,培养时间长的会使培养基变成黑褐色。镜检时菌丝纤细,粗细均匀,有锁状联合,锁状突起小而少。
混合菌种:菌种中同时存在银耳和香灰菌丝。从种木中分离出来的母种,香灰菌丝生长占满斜面,接种块处为一簇浓白、密集的菌丝团,称之为“白毛团”,其他部位均为生长均匀的菌丝体。香灰菌丝深入基内,使培养基变黑,白毛团分泌淡**至淡褐色水珠,很快胶质化成为银耳原基。
(9)灵芝
菌丝纤细、平坦、致密、洁白、均匀、整齐,匍匐生长,几乎不见气生菌丝。随着菌丝的生长,菌落的扩展,近接种块处的菌丝逐渐老化而形成坚韧的菌皮,并随菌皮的老化,色泽逐渐为淡**。菌丝不分泌色素,易形成有菌管的子实体原基。在综合PDA培养基上,28~30℃黑暗培养,一般8~11天长满斜面。
[镜检] 菌丝较纤细,粗细不均匀,有锁状联合。菌丝表面覆有白色结晶物(草酸钙),旺盛时,充满菌丝之间的间隙。锁状突起中等大小,数量较多。
(10)猴头
菌丝生长不均匀,白色至灰白色、微**,线绒状,短而稀疏,紧贴在培养基表面,不爬壁,气生菌丝粗、短、少,基内菌丝多;常不规则地形成索状物,并在其上形成小子实体原基,外观上似小疙瘩,较老的菌丝形成节孢子,后期会分泌棕褐**素,使斜面培养基呈茶色。颜色过深的基内菌丝活力下降而不宜使用。多次转管后生活力明显下降,当菌丝呈线粒状时,很难继续生长;转接后菌丝恢复慢,萌发后菌丝呈线绒状,向四周作放射状延伸。在综合PDA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5℃下培养,一般14~20天长满斜面。在酸性培养基上生长快、旺盛;若使用有麦芽糖的猴头专用培养基,菌丝生长会大大改善,菌丝长速大大加快且浓密洁白,不再形成菌索和原基。
[镜检] 菌丝粗壮,粗细较均匀,分枝性强,长相屈曲,锁状联合多而大。
(11)滑子菇
菌丝较细,气生菌丝短而少,白色至淡**,棉绒状。菌丝平铺于培养基表面生长,菌丝生长整齐舒展、致密,菌落较薄、微**,不形成菌皮,菌丝管壁常有网状菌丝束,分泌黄褐**素。在综合PDA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3℃下培养,14天左右长满斜面。镜检有锁状联合。
(12)阿魏菇
该种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有的品种菌落致密、微黄,生长缓慢,在综合PDA培养基上要3周左右长满斜面;有的品种菌落舒展、洁白,菌丝也较稀疏,生长较快,在综合PDA培养基上2周左右即可长满斜面。
(13)灰树花
菌丝半絮状、致密洁白,气生菌丝多寡不同,菌落生长不甚整齐,培养后期菌丝不甚洁白,稍有污白色,气生菌丝交织而形成不坚韧的疏松的菌皮。在综合PDA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5℃下培养,一般14~16天长满斜面。不同品种菌落形态和长速不尽相同。
(14)竹荪
菌丝体生长初期白色,粗壮、浓密,尖端呈扇形、束状。气生菌丝浓密、纯白,爬壁力强,见光或损伤后呈粉红色、紫色或淡褐色。后期出现菌丝束,并产生色素。长裙竹荪呈粉红色,间有紫色;短裙竹荪多为紫色或紫蓝色;红托竹荪为粉红色;棘托竹荪菌丝束为粉红色、淡紫色或黄褐色。棘托竹荪菌丝生长速度快于其他品种。老化的菌种气生菌丝消失,菌丝呈暗红色,自溶并产生黄水。
(15)榆黄蘑
菌丝绒毛状,不舒展,具浓密而短的气生菌丝,生长不甚均匀,易形成有韧性的菌苔。在综合PDA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5℃下培养,10天左右长满斜面。
(16)**菇
菌丝均匀纤细,气生菌丝较少,表面有棒状分生孢子梗和黑色分生孢子团。在综合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在黑暗且27℃条件下培养,20天左右长满斜面。
(17)姬松茸
菌丝微黄而纤细,有细细的菌索于表面,气生菌丝较少,生长整齐。在双孢蘑菇专用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5℃下培养,16~20天长满斜面。
(18)真姬菇
菌丝浓密洁白,气生菌丝旺盛,表面呈绒毛状,生长不甚均匀,在加入有两种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马铃薯酵母粉综合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4℃下培养,14~17天长满斜面(不同品种间长速有异)。
(19)蜜环菌
在琼脂培养基上菌丝棉絮状,灰白色,后期淡红棕色,生长较慢,具轮廓分明的边缘。接种后48小时左右开始萌发,并随培养基表面菌丝的生长,7~9天后,在絮状菌丝中心出现褐**素,且颜色逐渐加深,向四周扩散。13~15天后,形成菌索,呈树根状,并向培养基中生长,初期白色,后变为深褐或黑色。产生色素,并溶于培养基,使其变红褐色。菌丝和幼嫩核辐射束产生荧光。在木屑浸出汁综合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5℃下培养,2周左右根状菌索蔓延至整个培养基。镜检无明显锁状联合。
蘑菇的特点
蘑菇(学名:Agaricus campestris)是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是营养**,子实体是繁殖**。蘑菇与植物不同,植物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蘑菇不能。蘑菇属于真菌,又可以分为大型真菌、小型真菌(包括附生真菌)。蘑菇具有多达36000个种类,由成熟的孢子萌发成菌丝。菌丝为多细胞,有横隔,借顶端生长而伸长,白色、细长,绵毛状,逐渐成丝状。菌丝互相缀合形成密集的群体,称为菌丝体。菌丝体腐生后,浓褐色的培养料变成淡褐色。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像一把撑开的小伞。由菌盖、菌柄、菌褶、菌环、假菌根等部分组成。毒蘑菇会对人健康造成危害,严重者危及生命。蘑菇分为大约1域、2界、5门、12纲、14亚纲、800目、1400科和8500属左右,共计约36000种。
蘑菇广泛分布于地球各处,在森林落叶地带最为丰富。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迄今为止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食用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通称为蘑菇。
别名:蘑菇又名双孢蘑菇、白蘑菇、洋蘑菇、蒙古蘑菇、蘑菰、肉菌、蘑菇菌。各地区对蘑菇的名称有所不同,但蘑菇一名比较通用。[1]蘑菇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多糖等营养成分,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经常食用蘑菇能很好地促进人体对其他食物营养的吸收。春季养生很适合吃蘑菇补充身体营养。
目前蘑菇的概念和范围很不一致,最广义的概念是把所有具子实体(担子果和子囊果)的大型高等真菌都统称为蘑菇,其中包括担子菌的绝大多数和子囊菌的少部分种类。这个概念不是分类学上的术语。稍狭义的概念是指子实体呈伞状的真菌,它包括伞菌目的各个种类。更狭义的概念是指伞菌科中的蘑菇属(黑伞属)。此外,蘑菇属中有的种就叫蘑菇。
初中植物学中的蘑菇概念是指子实体呈伞状(伞菌目)的大型真菌。蘑菇的子实体是由菌盖和菌柄两部分组成的。菌盖在幼时为半球形,成熟时展开如伞盖,肉质,表面光滑,或有微细的纤维状鳞片,白色、**、红色、灰色或其他颜色。菌盖下面为放射状排列的很多薄片,叫做菌褶。菌褶白色或常有各种颜色。
细菌生长,分期和各期的特点?
根据生长曲线,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四期:
1.迟缓期 细菌进入新环境后的短暂适应阶段.该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繁殖合成并积累充足的酶,辅酶和中间代谢产物;"但**迟缓,繁殖极少.迟缓期长短不一,按菌种,接种菌的菌龄和菌量,以及营养物等不同而异,一般为1—4h.
2.对数期又称指数期. 细菌在该期生长迅速,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级数增长,生长曲线图上细菌数的对数呈直线上升,达到顶峰状态.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因此,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形态染色,生化反应,药物敏感试验等)应选用该期的细菌.一般细菌对数期在培养后的8—18h.
3.稳定期 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聚,该期细菌繁殖速度渐减,死亡数逐渐增加,细菌形态,染色性和生理性状常有改变.一些细菌的芽胞,外毒素和抗生素(antibiotic)等代谢产物大多在稳定期产生.
4.衰亡期 稳定期后细菌繁殖越来越慢,死亡数越来越多,并超过活菌数.该期细菌形态显著改变,出现衰退型或菌体自溶,难以辨认;生理代谢活动也趋于停滞.因此,陈旧培养的细菌难以鉴定.
细菌的生长曲线在研究工作和生产实践中都有指导意义.掌握细菌生长规律,可以人为地改变培养条件,调整细菌的生长繁殖阶段,更为有效地利用对人类有益的细菌.例如在培养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培养液和对需氧菌进行通气,使细菌长时间地处于生长旺盛的对数期,这种培养称为连续培养.
细菌的特点是什么
我自己整理的哦,课本上刚好有讲!嘻!
个体较小;
形状有杆状,螺旋状,球状;没有细胞核,但有DNA集中区域,有的细菌还有鞭毛,作用是运动;
在恶劣条件下可形成特殊的结构,以有利于细菌的生存,如质粒变异,产生抗药性;
形成内生孢子(芽孢)等休眠体。细菌繁殖方式是**繁殖,所以繁殖速度是较快的;
没有叶绿体,所以营养方式为异样(寄生、腐生);
细菌不一定多是有害的,例如:细菌也能够分泌多种抗生素,例如链霉素即是由链霉菌(Steptomyces)所分泌的 ;
是一种单细胞生物;
细菌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构成,有的细菌还有荚膜、鞭毛、菌毛等特殊结构;
细菌是生态系中重要的分解者,并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细菌可以以无性或者遗传重组两种方式繁殖,最主要的方式是无性繁殖的方式
处于有利环境中时,细菌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菌落【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成】
补充:
[可以看看哝]
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小而轻的芽孢还可以随风四处飘散,落在适当环境中,又能萌发成为细菌。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芽孢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有些湖底沉积土中的芽抱杆菌经500-1000年后仍有活力。
细菌与生物链
大部分细菌是分解者,处在生物链的最底层。还有一部分细菌是消费者和生产者。比如硫细菌,铁细菌等,他们是化能合成异养型,属于生产者,可以利用无机物硫铁等制造自身需要的有机物。而根瘤菌则是消费者,它们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消耗豆科植物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因此为消费者。当然,细菌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分解者,如果没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世界将是尸体的海洋。
细菌对环境,人类和动物既有用处又有危害。一些细 细菌
菌成为病原体,导致了破伤风、伤寒、肺炎、梅毒、霍乱和肺结核。在植物中,细菌导致叶斑病、火疫病和萎蔫。感染方式包括接触、空气传播、食物、水和带菌微生物。病原体可以用抗菌素处理,抗菌素分为杀菌型和抑菌型。 细菌通常与酵母菌及其他种类的真菌一起用于酦酵食物,例如在醋的传统制造过程中,就是利用空气中的醋酸菌(Acetobacter)使酒转变成醋。其他利用细菌制造的食品还有奶酪、泡菜、酱油、醋、酒、优格等。细菌也能够分泌多种抗生素,例如链霉素即是由链霉菌(Steptomyces)所分泌的。 细菌能降解多种有机化合物的能力也常被用来清除污染,称做生物复育(bioremediation )。举例来说,科学家利用嗜甲烷菌(methanotroph)来分解美国佐治亚州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污染。 细菌也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然而,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奶酪及优格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有也着广泛的运用。
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与其他生物共生。人体身上也带有相当多的细菌。据估计,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十倍。此外,也有部分种类分布在极端的环境中,例如温泉,甚至是放射性废弃物中,它们被归类为嗜极生物,其中最著名的种类之一是海栖热袍菌(Thermotoga maritima),科学家是在意大利的一座海底火山中发现这种细菌的。然而,细菌的种类是如此之多,科学家研究过并命名的种类只占其中的小部份。细菌域下所有门中,只有约一半包含能在实验室培养的种类。
常见食用菌品种母种的培养特征有哪些?
正常的菌种都有一些共同的可供观察和识别的特征,根据这些生长特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识别出你所需要的菌种与生产的菌种是否对应。作为菌种生产者、使用者对菌种的鉴定,一般不是对其品种种性,而是在确定种性的前提下,对大量扩繁后的菌丝体生长状况的检查和优劣的鉴别。外观特征只有在品种、培养基、培养条件等大致相同的前提下,才有可比性。
(1)双孢蘑菇
菌丝纤细、稀疏、灰白,优良菌丝上下均匀,没有生长很快的扇形变异;一般22~24℃,15天以上才能长满斜面。若超过28℃,菌丝生长就会受抑制而发黄。若菌丝倒伏、发黄或形成黄白色菌被,则不能用于生产。
气生型:气生菌丝生长旺盛,白色或灰白色,尖端清晰整齐、挺拔有力,密度均匀,基内菌丝较发达,一般15~25天长满试管斜面。
半气生型、匍匐型:菌丝紧贴培养基斜面表面呈索状生长,挺拔有力,但生长缓慢,排列稀疏、清晰,常呈扇形生长,数日后多出现细细的菌索;菌丝纤细、微黄,气生菌丝很少,不易形成“菌被”,在适宜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下一般22~26天长满斜面。
[镜检] 菌丝有隔膜和分枝,节间短,分枝多,节间处膨大,形似腊肠,不产生锁状联合(图2-9)。
图2-9 电镜下的菌丝及锁状联合
(2)香菇
菌丝洁白、细短,呈绒毛状、平伏辐射生长,尖端优势明显;生长整齐、均匀,气生菌丝较少而短。菌丝生长速度中等,每天0.7±0.2厘米,在适温23~25℃下,一般12~14天长满试管斜面。满管后略有爬壁现象,边缘呈不规则弯曲,初期不产生色素,有的品种后期分泌酱油状液滴。一般不形成原基,个别早熟品种存放时间过长,可在斜面培养基上分化形成原基团。老化时,分泌褐色酱油状液滴,斜面出现韧性菌皮,培养基变为淡**(图2-10)。
图2-10 香菇母种的培养特征
[镜检] 菌丝粗壮,粗细比较均匀,具隔膜和分枝,粗2~4微米,有明显的锁状联合。有的锁状突起,顶部宽平;有的呈半圆形,大小不一。
(3)平菇
菌丝洁白、浓密、粗壮、整齐、有光泽、匍匐状;气生菌丝发达,多的可布满试管空间,不产生色素,爬壁能力强。接种块周围无菌丝稀疏区。菌丝生长速度快,在适温20~22℃下,一般6~8天长满试管斜面,低温保存能产生珊瑚状子实体原基。耐高温,短时间在34℃下正常生长。有些菌株气生菌丝过多,形成很厚的菌被将管壁布满,很容易在种块或管壁上形成原基,因此老化或多次转管的菌种,不宜使用。有些菌株在高于28℃的温度下培养或培养时间过长,气生菌丝顶端往往会变成橘红色,并产生分泌物,这虽不影响使用,但已不宜扩大培养;气生菌丝过多的母种也不宜扩大培养。
[镜检]菌丝粗细不匀,分枝性强。在显微镜视野中,锁状联合比比皆是;锁状突起呈半圆形,大小不一;常在菌丝分枝处有两个锁状联合在上下垂直方向邻生。
(4)金针菇
菌丝白色或浅灰白色,细绒毛状,初期较蓬松,后期气生菌丝紧贴培养基表面,稍有爬壁现象。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品种在适温20~22℃下,一般10~12天长满斜面;白色品种稍慢。**品种常在培养后期出现黄褐**素,使菌丝不再洁白,老化时表面出现淡污褐色斑块;白色品种不如此。时间较长的菌种分泌色素,如菌丝由白色变为灰白或略带**,在管壁出现许多粉状物(粉孢子),说明菌种开始老化,粉孢子多的菌株,品质一般不理想。低温贮存时有细水珠出现,斜面上形成少量子实体。
[镜检] 菌丝较粗壮,粗细均匀,有锁状联合。菌丝易断裂成节孢子,有时产生粉孢子成串着生于菌丝上,产生稀薄分布的粉状物。锁状突起一般为半圆形,相当数量的为半抱握形。抱握膨起部分细胞质浓稠,相对部分则现透明。
(5)草菇
菌丝生长初期纤细、无色透明,多分枝,似蚕丝,有金属光泽,后期呈淡白色、银灰色,老时呈灰**。菌丝生长速度快,在30~32℃条件下,6天即可长满斜面,再培养2~3天开始出现厚垣孢子,呈链状,初为灰白色、淡**,后渐变成褐色至锈红色(20多天),最后培养基表面出现紫红色。多为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爬壁能力强,在试管内生长蓬乱,布满整个试管空间,但每根都清晰可见,且不易变黄,斜面上也不产生子实体;若菌丝变为淡黄褐色,则为是老化的表现。不产生厚垣孢子的菌种一般不具结菇能力;若厚垣孢子出现过早过多,则是种性开始老化。若菌丝密集,颜色洁白,可怀疑混有杂菌。
[镜检]菌丝粗壮、透明,有分枝(多呈直角形),有明显的隔膜,形如毛竹,节节分明,但粗细不均匀。厚垣孢子圆形,带有红褐色的金属光泽,无锁状联合。
(6)木耳
初级菌丝纤细、透明,洁白至米**;二级菌丝生长均匀一致、短密、洁白,呈棉絮状,平贴培养基表面,整齐、匐匍生长,生长边缘整齐有力,不爬壁,生长速度为0.5±0.1厘米/天;有气生菌丝,但较短而稀疏;后期颜色加深,菌块分泌褐**素,出现污**斑块,培养基会因此而变成茶褐色。培养过程中有时会形成浅褐色颗粒状胶质耳基,这是老化的表现。在综合PDA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5℃下培养,12~14天长满斜面。
[镜检] 菌丝纤细,粗细不匀,分枝性强,常呈根状分枝。长相屈曲,有锁状联合,但锁状联合像骨节抱握状,且数量也没有香菇那样多而明显。初次分出来的菌种,可以看到担孢子发芽时所产生的钩状或马蹄铁状、比细菌略大的分生孢子。
(7)鸡腿菇
菌丝浅灰白色,浓密,棉絮状,生长旺盛,边缘整齐有力,基内菌丝分泌色素,使斜面培养基颜色加深,部分呈黑褐色。菌丝生长速度较快,适温25℃,1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试管斜面。菌丝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变灰色,这是鉴别鸡腿菇的重要特征。
(8)银耳
有芽孢、银耳纯菌丝、香灰菌丝及银耳香灰混合菌种等几种形态。
芽孢:是银耳的孢子,在PDA培养基上不能萌发成菌丝,而是繁殖成酵母状物。幼龄芽孢菌落稀糊状,*白色,表面光滑,半透明,边缘整齐,平铺于培养基表面;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表面出现皱纹,变为淡棕色。在PDA培养基上菌落黏稠度小,能在培养基表面上流动;在合成培养基上,菌落较干燥,有时表面有疣点;在营养丰富的培养基上,黏度适中,边缘能形成放射状暗花纹。生长速度快,适温培养4~5天就可长满培养基斜面。
银耳纯菌丝:白色、淡黄至鹅**,直立或平贴,短而细密,生长缓慢,呈白毛团状,菌丝前端整齐,生长速度极慢,在适温22℃下日生长速度为1毫米左右,不分泌色素。后期在白毛团周围有一圈紧贴培养基的晕环,不易胶质化的适于做段木种,易胶质化的适于做袋料种;有无色或淡**水珠,在特殊培养基上由芽孢萌发得到,单一菌丝无生产价值。镜检时菌丝纤细,有锁状联合。
香灰菌丝:初为无色,大量生长时白色,有特别细长的主干和对称的侧生分枝,似羽毛状,且均匀,故又名羽毛状菌丝。生长快,爬壁能力强,在适温26~28℃下,一般5~6天长满斜面。老龄菌丝淡黄或棕色,基内有时带暗绿色。气生菌丝灰白色,细绒状,表面有碳质黑疤,并间有黄绿色分生孢子,菌丝能分泌黑**素,培养时间长的会使培养基变成黑褐色。镜检时菌丝纤细,粗细均匀,有锁状联合,锁状突起小而少。
混合菌种:菌种中同时存在银耳和香灰菌丝。从种木中分离出来的母种,香灰菌丝生长占满斜面,接种块处为一簇浓白、密集的菌丝团,称之为“白毛团”,其他部位均为生长均匀的菌丝体。香灰菌丝深入基内,使培养基变黑,白毛团分泌淡**至淡褐色水珠,很快胶质化成为银耳原基。
(9)灵芝
菌丝纤细、平坦、致密、洁白、均匀、整齐,匍匐生长,几乎不见气生菌丝。随着菌丝的生长,菌落的扩展,近接种块处的菌丝逐渐老化而形成坚韧的菌皮,并随菌皮的老化,色泽逐渐为淡**。菌丝不分泌色素,易形成有菌管的子实体原基。在综合PDA培养基上,28~30℃黑暗培养,一般8~11天长满斜面。
[镜检] 菌丝较纤细,粗细不均匀,有锁状联合。菌丝表面覆有白色结晶物(草酸钙),旺盛时,充满菌丝之间的间隙。锁状突起中等大小,数量较多。
(10)猴头
菌丝生长不均匀,白色至灰白色、微**,线绒状,短而稀疏,紧贴在培养基表面,不爬壁,气生菌丝粗、短、少,基内菌丝多;常不规则地形成索状物,并在其上形成小子实体原基,外观上似小疙瘩,较老的菌丝形成节孢子,后期会分泌棕褐**素,使斜面培养基呈茶色。颜色过深的基内菌丝活力下降而不宜使用。多次转管后生活力明显下降,当菌丝呈线粒状时,很难继续生长;转接后菌丝恢复慢,萌发后菌丝呈线绒状,向四周作放射状延伸。在综合PDA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5℃下培养,一般14~20天长满斜面。在酸性培养基上生长快、旺盛;若使用有麦芽糖的猴头专用培养基,菌丝生长会大大改善,菌丝长速大大加快且浓密洁白,不再形成菌索和原基。
[镜检] 菌丝粗壮,粗细较均匀,分枝性强,长相屈曲,锁状联合多而大。
(11)滑子菇
菌丝较细,气生菌丝短而少,白色至淡**,棉绒状。菌丝平铺于培养基表面生长,菌丝生长整齐舒展、致密,菌落较薄、微**,不形成菌皮,菌丝管壁常有网状菌丝束,分泌黄褐**素。在综合PDA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3℃下培养,14天左右长满斜面。镜检有锁状联合。
(12)阿魏菇
该种不同品种间差异显著,有的品种菌落致密、微黄,生长缓慢,在综合PDA培养基上要3周左右长满斜面;有的品种菌落舒展、洁白,菌丝也较稀疏,生长较快,在综合PDA培养基上2周左右即可长满斜面。
(13)灰树花
菌丝半絮状、致密洁白,气生菌丝多寡不同,菌落生长不甚整齐,培养后期菌丝不甚洁白,稍有污白色,气生菌丝交织而形成不坚韧的疏松的菌皮。在综合PDA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5℃下培养,一般14~16天长满斜面。不同品种菌落形态和长速不尽相同。
(14)竹荪
菌丝体生长初期白色,粗壮、浓密,尖端呈扇形、束状。气生菌丝浓密、纯白,爬壁力强,见光或损伤后呈粉红色、紫色或淡褐色。后期出现菌丝束,并产生色素。长裙竹荪呈粉红色,间有紫色;短裙竹荪多为紫色或紫蓝色;红托竹荪为粉红色;棘托竹荪菌丝束为粉红色、淡紫色或黄褐色。棘托竹荪菌丝生长速度快于其他品种。老化的菌种气生菌丝消失,菌丝呈暗红色,自溶并产生黄水。
(15)榆黄蘑
菌丝绒毛状,不舒展,具浓密而短的气生菌丝,生长不甚均匀,易形成有韧性的菌苔。在综合PDA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5℃下培养,10天左右长满斜面。
(16)**菇
菌丝均匀纤细,气生菌丝较少,表面有棒状分生孢子梗和黑色分生孢子团。在综合PDA培养基上生长缓慢,在黑暗且27℃条件下培养,20天左右长满斜面。
(17)姬松茸
菌丝微黄而纤细,有细细的菌索于表面,气生菌丝较少,生长整齐。在双孢蘑菇专用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5℃下培养,16~20天长满斜面。
(18)真姬菇
菌丝浓密洁白,气生菌丝旺盛,表面呈绒毛状,生长不甚均匀,在加入有两种碳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马铃薯酵母粉综合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4℃下培养,14~17天长满斜面(不同品种间长速有异)。
(19)蜜环菌
在琼脂培养基上菌丝棉絮状,灰白色,后期淡红棕色,生长较慢,具轮廓分明的边缘。接种后48小时左右开始萌发,并随培养基表面菌丝的生长,7~9天后,在絮状菌丝中心出现褐**素,且颜色逐渐加深,向四周扩散。13~15天后,形成菌索,呈树根状,并向培养基中生长,初期白色,后变为深褐或黑色。产生色素,并溶于培养基,使其变红褐色。菌丝和幼嫩核辐射束产生荧光。在木屑浸出汁综合培养基上,黑暗恒温25℃下培养,2周左右根状菌索蔓延至整个培养基。镜检无明显锁状联合。
优质葡萄酒具有哪些突出特征
优质的葡萄酒有以下特征:
1、复杂
优质葡萄酒比普通葡萄酒的层次更加复杂。在饮用一瓶廉价的葡萄酒时,您可能只会品尝到一种口味。但饮用优质的葡萄酒时,仅仅喝上一小口,您就能感受到多种不同的气味和味道。
2、均衡
均衡是酿酒师所追求的上乘品质,优质的葡萄酒都应是均衡的。均衡是一种和谐的状态,指葡萄酒中的水果香气、糖分、酸度以及单宁这四个特点能够很好地结合交融。如果其中某个特点(通常情况下是水果的香气)明显突出于其他特点,那么,这款酒的品质就大打折扣了。一瓶价格低廉的葡萄酒几乎没有什么味道特征,或者某种味道过于突出。一瓶完美的葡萄酒,其所具有的标志性味道既不能过于微弱,也不能过于突出。
3、浓郁
一般来说,浓郁且凝练的佳酿充满活力,芳香四溢,富有层次感,口感迷人。葡萄酒的风味更加浓郁,品鉴者可以更加清晰地识别出酒中各层次的风味。
在品鉴葡萄酒时,除了注意以上三点,我们还可以关注另外两个特征,但辨别这两个特征需要经过更多的训练。
4、完整性
葡萄酒的口感、余味和气味应该是一致的。品鉴葡萄酒时,如果您的感受从始至终都是如一的,没有中段口感缺失或收尾略显局促等瑕疵,那么这瓶葡萄酒才具有完整性。
5、代表性
如果一款葡萄酒完美呈现出了葡萄品种与葡萄园的风土,那么这款葡萄酒便算得上一款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葡萄酒。有的葡萄酒因为未能呈现出葡萄品种的典型特征而让品鉴者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