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兔的过程中,好的环境条件可以提高兔的养殖效益,所以,养殖户需加强兔舍环境的调节控制,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下面本文详细介绍养兔的五项环境控制如下:
1、温度控制
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兔的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和饲料报酬。适宜温度一般为:初生仔兔30~32℃,1~4周龄兔20~30℃,生长兔15~25℃,成年兔15~20℃。因此,修建兔舍时应根据当地气候特点,选择开放、半开放或室内笼养兔舍;同时注意兔舍的保温隔热,四周种植花草树木。夏季应采取室内安装降温通风设备或地面喷洒井水,降低饲养密度等降温措施。
2、湿度控制
兔舍内[拉塞·舍内(丹麦语:Lasse Schøne,1986年5月27日-)是一名丹麦中场球员,现效力荷甲的阿贾克斯**俱乐部。]相对湿度以60%~65%为宜,一般不应低于55%或高于70%。湿度过大易引起疥癣、球虫病、湿疹等;湿度过小可引起呼吸道[呼吸道,respiratorytract,是肺呼吸时气流所经过的通道。]粘膜干燥,导致细菌、**感染发病。要加强通风,降低舍内饲养密度,及时清理粪尿和垫草,以降低舍内湿度。
3、光照[①光线的照射,是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必要条件之一。]调控
一般认为繁殖兔每天光照14~16小时,光照强度每平方米不低于4瓦,有利于正常**、妊娠和分娩。公兔每天光照应保持12~14小时,持续光照超过16小时,会影响**的质量和数量。长毛兔的适宜光照时间为每天15小时,强度为每平方米5瓦;育肥兔以每天光照8小时为宜。生产中补充光照多采用白炽灯[白炽灯(Incandescent Lamp,Incandescent light bulb)是将灯丝通电加热到白炽状态,利用热辐射发出可见光的电光源。]或日光灯,以白炽灯供光较好。普通兔舍多依靠自然供光,一般不需人工补充光照。
4、有害气体控制
兔舍内的兔粪尿和被污染的垫草等如未及时清理,通过发酵可产生大量氨气、硫化氢[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二**碳[二**碳,化学式:CO2,是空气中常见的温室气体,是一种气态化合物,碳与氧反应生成其化学式为CO2,一个二**碳分子由两个氧**与一个碳**通过共价键构成。]等有害气体,可引起呼吸道和眼睛等病变。据报道,每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空气中氨的含量达50毫克时,可使兔呼吸频率减慢,流泪、鼻塞,达100毫克时,可使眼泪、鼻涕和流涎显着增多。兔舍内有害气体允许浓度为:氨小于30毫克/立方米,硫化氢小于10毫克/立方米,二**碳小于500毫克/立方米。调节和控制舍内有害气体的关键措施可采取降低舍内饲养密度,增加清粪次数,减少饮水器泄漏,加强自然通风等。
5、噪音控制
家兔胆小怕惊,突然的噪音易引起母兔流产、拒绝喂奶,或出现神经症状,引起碰撞致伤。因此,修建兔场时场址要选在远离公路、工矿企业之处;饲料加工车间应远离生产区;选用换气扇,噪音要小;饲养人员日常操作动作要轻稳;母兔怀孕后期尽量不用汽(煤)油喷灯消毒;禁止在兔舍周围燃放鞭*。
以上内容就是简单对养兔的五项环境控制进行了详细介绍,养兔户需要在养殖过程中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