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户们都知道提高鹌鹑[鹌鹑(学名:Coturnix coturnix),古称鹑鸟、宛鹑、奔鹑,又名鹑、红面鹌鹑、赤喉、红腹鹑,体长18厘米,体小而滚圆,褐色带明显的草**矛状条纹及不规则斑纹,雄雌两性上体均具红褐色及黑色横-anchun]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率是获取孵化经济效益的关键,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鹌鹑孵化率呢?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本文详细总结了提高鹌鹑孵化率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高鹌鹑孵化率方法
一、种蛋:种蛋必须新鲜、清洁、保存时间越短越好,以产后1周内为适,3-5天为好,超过两周后则孵化率下降,且雏鹑体质较弱。鹑蛋大小和形状要适中,剔除过小或过大、粗糙的“沙皮蛋”坚硬的“钢壳蛋”。鹑蛋蛋壳较薄不仅易碎,蛋内水分蒸发也过快,破坏正常的物质代谢,不利提高孵化率
二、孵房:要求保温良好,换气方便,清洁卫生,环境安静。如用普通电热孵化器[孵化器是原指人工孵化禽蛋的设备,后引入经济领域,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经济组织。],效果更佳。入孵前孵房、孵化器应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高锰酸钾[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与某些有机物或易**物接触,易发生**,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硫酸,分子式为KMnO4,分子量为158.03400。]5.5克,福尔马林[福尔马林是甲醛的水溶液,是蛋白质凝固剂。]11吨,先将高锰酸钾放入陶瓷皿中,然后倒入福尔马林,当即产生烟雾。迅速关闭门窗,半小时后再敞门散雾。这样能使所有缝隙、角落都得到彻底消毒,提高健雏率和出雏率
三、温度:温度是鹑蛋孵化的重要因素,它决定胚胎的生长发育和生产力,正确掌握温度是提高孵化率的首要条件。整批入孵可采用“前高、中平、后低”的方法供温。前期(1-6天)温度为38℃,中期(7-14天)为37.8℃,后期(15-17天)为37.7℃。分批孵化时采用“前平、后低”的原则。如每隔5天入孵1批,那么,批入孵后采用38℃,第6天,即当第二批鹑蛋入孵后,调成37.8℃,以后再入孵几批也同样采取该温度不变。15天移到出雏器后,采用37.7℃的条件
四、湿度:孵化器的湿度应控制在50%-55%,开始出雏时,湿度比平时略高一些。湿度不能过高,否则会使雏鹑缺氧而闷死。温度过低,会使雏鹑毛短干瘦,易与蛋壳粘连而破壳困难
五、通气:孵化时必须保持机内空气新鲜,风速正常,通气孔[通气孔属于浮顶油罐专用附件。]的大小和位置适当,风扇的转数不能过慢或过快
六、翻蛋:孵鹑时,对同批同期的鹑蛋要编号,鹑蛋钝端朝上,使气室保持正常位置,减少胎位不正现象。每天翻蛋12次,入孵4-5天,10-12天分别照蛋一次,剔除无精蛋和死胚蛋
七、出雏处理:在孵化第15天,即将孵化机[孵化机是指人工模拟卵生动物母性进行温湿度翻蛋等条件经过一定时间将受精蛋发育成生命的机器,主要用途于种蛋孵化、胚胎发育、养殖场、孵化场、孵化厂、养鸡场、个人孵化、家庭孵化、单位孵化、学校孵化、生物孵化、胚胎孵化、学校、生物公司、特禽孵化、家禽孵化等。]架上的蛋移入出雏机中。提高湿度,降低温度,准备出雏。出雏期间,视出壳情况,拣出空壳蛋和绒毛已干的雏鹑,以利继续出雏,提高孵化率。
鹌鹑孵化注意事项[办理***时需要注意的方面。]
1.选择种蛋要仔细
要求种蛋新鲜度要高,花色要好,符合不白皮、不软皮、不沙眼的要求,其蛋重一般在9~12克或以上,蛋形一头稍尖,一头稍圆,蛋的直径与横径比为1:1.4为宜。
2.温度掌握要适宜
温度是孵化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条件之一,要求相对稳定在37.8~39℃。因胚龄、品种和季节的不同,可适当调节其范围。
3.孵化湿度要控制
湿度一般是指孵化室内相对湿度[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湿度的大小,应随胚胎的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的生理需要调节。开始时,湿度应保持在55%~60%中期为了排水尿囊液和羊水,其相对湿度应降低到50%~55%;后期为便于雏鹌鹑出壳,防止绒毛粘在蛋壳上,其相对湿度宜提高到65%~70%。
4.通风换气要及时
在孵化过程中,应随着胚龄的增长,逐渐开大孵化器上的通气孔。孵化前8天,每次换气1~2次,8天以后,适当增加换气次数。在孵化器内有出雏的情况下,通气孔应当全部打开,以利于雏鹌鹑呼吸,否则,正在破壳的胚胎或以才出壳的雏鹌鹑就会闷死。
鹌鹑孵化率高低直接影响着种蛋的利用率、初生雏的健康和今后的生产性能,以上是对提高鹌鹑孵化率方法,鹌鹑孵化注意事项的介绍,望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能够有所了解,更多养殖方面的内容请持续关注,火爆兽药饲料招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