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亲蚌的选择和培育
1.亲蚌选择
(1)亲蚌要求壳色要光亮,呈青蓝色,壳完整无残缺,“腹部”鼓圆,蚌体健壮肥满,闭壳力强,蚌龄以6~8冬龄为好,雌蚌最好是经产母蚌。
(2)育珠蚌的性别从外观上很难区分,必须根据内部鳃丝的疏密及根数,才能准确判断。一般雌蚌个体稍大,生长轮纹较宽,贝壳也略宽、略厚。打开河蚌[河蚌是软体动物门蚌科(学名:Unionidae)的一类动物统称,在一些地方称为蚌壳、歪儿,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半埋在泥沙中。],雌蚌鳃丝排列紧密,性成熟[成熟,词语,泛指达到完成生物某系统的代表性阶段的状态。]后,外鳃瓣的鳃丝数目达100~120根;雄蚌鳃丝排列稀疏,性成熟后,外鳃瓣的鳃丝数目仅为60~80根。
2.亲蚌的培育亲蚌培育池面积最好在2000平方米以上,水深为1.5米,池底淤泥厚度适中。养殖水层含氧量为4.0~8.0毫克/升,pH为6.5~8.0,饵料生物量为10~20毫克/升。水质不宜过肥,以免雌性生殖细胞[生殖细胞(germ cell),又称配子(gamete),是多细胞生物体内能繁殖后代的细胞的总称,包括从原始生殖细胞直到最终已分化的生殖细胞(**和卵细胞),均为单倍体细胞,其中包含一条性染色体。]因缺氧发育**或发生性逆转。若用小面积水域培育亲蚌,必须具有缓流条件。
一般雄雌按2∶1的比例(即2雄夹1雌为1组合),并尾相靠地吊在水层中进行性比组合养殖。
亲蚌培育工作应从秋季开始,要定时注、排池水,适时繁殖饵料生物,促进亲蚌生殖腺[中文名称:生殖腺英文名称:gonad定义:昆虫的卵巢或精巢。]的发育、成熟。
二、受精[受精,指卵子和**融合为一个合子(受精卵)过程,是有性生殖的基本特征,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界。]及胚胎发育
1.受精
(1)受精季节以三角帆[三角形的船帆,最早是由阿拉伯人发明,通常用斜三角帆。]蚌为例。一般情况下,三角帆蚌3龄时已具繁殖能力。每年5月开始性成熟。性成熟时,雌性三角帆蚌的生殖腺外观呈橘**,雄性三角帆蚌的生殖腺呈白色。产卵季节为5~7月。成熟卵子为圆球形;成熟**镜检能摆尾游动。当生殖巢中绝大多数卵粒成熟时,雌蚌即排卵受精。三角帆蚌每年产卵5~8次,产卵量为40万~50万粒。
(2)受精方法河蚌受精的方法有自然受精和诱导授精[授精,因**一般仅能在液体中运动,所以作为受精的前提条件是需要使**和卵处于同一液体介质中,特别是在多细胞动物,把充满这种受精条件的称为授精。]两种。
①自然受精:在蚌的繁殖季节,雌蚌成熟的卵经生殖孔[ ...]排至身体外套腔[外套腔是指软体动物外套膜与内脏团,鳃,足之间的间隙。]中;雄蚌成熟的**由输精管经生殖孔排至鳃上腔,再经出水管排到体外水体中。**随水进入雌蚌外套腔中与待孕的卵结合,完成受精。受精卵[受精卵,指的是精卵相会。]就在母蚌的左右两侧外鳃瓣上进行胚胎发育。
②诱导授精:雄蚌的生殖细胞通常比雌蚌先成熟。可在雌蚌部分卵成熟时,人工取出雄蚌**,用生殖盐水稀释后注入雌蚌的外套膜,并把雌蚌预先置于水温比原池水温高3~5℃的受精盆中,进行诱发授精。第1次注入的**仅仅起诱发雌蚌排卵的作用,需要用同样的方法注入第2次稀释**,这次**中的**正好与诱发出来的成熟卵受精。通过诱导授精,能使河蚌提前进入繁殖季节。
2.胚胎发育受精卵自卵裂起,经过受精卵→桑椹期→囊胚期→原肠期→钩介蚴的胚胎发育过程,形成钩介蚴虫。整个胚胎发育过程一般需35~50天。
三、采钩介蚴苗
钩介蚴在母蚌外鳃瓣上发育成熟后,具有足丝和钩,能够寄生鱼体上,也必须寄生在鱼体上,才能完成**过程,成为幼蚌。因此,在钩介蚴即将脱膜而出时,就要用鱼作“采苗器”,将钩介蚴采集在鱼体上。
1.采苗鱼的选择鲢、鳙、草鱼、鲤均能采到钩介蚴,但以性情温顺的鳙鱼和草鱼鱼种为好。每只蚌每次采苗需9.9厘米规格鱼种300~500尾。要选择体质健康的优良鱼种,才能耐受较多钩介蚴虫的寄生。
2.钩介蚴成熟度[成熟度即研究对象与其完美状态的相对值。]的鉴定未成熟的钩介蚴不具寄生能力,必须对钩介蚴的成熟度进行鉴定。鉴定方法是取出几只培育的母蚌,首先用开壳器撑开河蚌,加塞固定到一定程度,然后用探针在河蚌鳃瓣中部挑出少许钩介幼虫,若挑出的钩介幼虫能互相粘连成一条链,则为成熟钩介蚴。
3.采苗方法
(1)室内采苗在盆中注入10~15厘米深的洁净新水,将经过检样的母蚌平置于盆底,然后放入采苗鱼,并通入水管使水成为流水,数小时后即能**母蚌排出钩介蚴。
(2)室外采苗在河、湖泊的清爽水质中,可用鱼箱采苗。采苗数量大,适于大量生产。采苗要及时更换采苗点,以每尾鱼寄生约200尾钩介蚴为宜,数量过大会引起采苗鱼死亡。采苗前1天,要对采苗鱼进行拉网锻炼,增强其体质,并排出粪便,以避免采苗鱼污染钩介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