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黄沙鳖稚鳖成活率的技术要点

黄沙鳖稚鳖由于个体小,体质嫩弱,应变能力差,是多种鳖病的易发阶段,是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中的难点。以下谈谈提高稚鳖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之几点技术要点,供广大黄沙鳖养殖户参考。

一、严把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

l、工具消毒:对养殖使用的工具、蓄水池[蓄水池是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施,是重要的雨水蓄积重要工程设施。]、养殖池等,使用前用200ppm的漂**[漂**是氢**钙、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Ca(ClO)₂ ],有效氯含量为30%-38%。]溶液[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分散的物质(溶质)以分子或更小的质点分散于另一物质(溶剂)中。]浸泡,清洗后再投入使用。在日常操作后,用完的工具用50ppm的高锰酸钾[高锰酸钾(Potassium permanganate)为黑紫色、细长的棱形结晶或颗粒,带蓝色的金属光泽;无臭;与某些有机物或易**物接触,易发生**,溶于水、碱液,微溶于甲醇、**、硫酸,分子式为KMnO4,分子量为158.03400。]溶液消毒、清洗。各养殖池的工具不能混用,特别是发病的池子更加专池专用,防止病害的交叉感染和蔓延。

2、水体消毒:蓄水池pH值应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调节保持在8.0~8.5,然后用3ppm的漂**溶液全池泼洒消毒,经曝气,沉淀后抽人养殖池。若无蓄水池则可用生石灰100kg/亩泼洒于养殖池。

3、苗体消毒:鳖苗放养前,用10ppm高锰酸钾溶液或用2%~4%的食盐溶液浸洗,水深3cm,浸泡时间为10min。

4、人员消毒:工作人员进入养殖区域操作须对手、足消毒,可用20ppm高锰酸钾对所述部位进行处理。无关人员尽可能不对养殖池进行接触。

二、严把放苗关

  放养鳖苗要经过上述消毒措施,同时对苗体也有一定要求,不符合要求的鳖苗不放养。

1、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色正常,裙边略向上翘,规格大于3.5g。

2、暂养鳖苗带有脐带和其它附着物,让其自行进入深约3cm的清水池中约18~24h清洗污物,然后投入预先准备好的开口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盆中,10min后即可移人养殖池。

3、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可放稚鳖30只,条件好的可多放一些,可在池内布一些水生植物。

三、科学投喂

稚鳖的饵料要符合精、细、软、营养价值高和易于消化等特点。可根据黄沙鳖的食性特点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选择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或人工配合饲料。稚鳖经过3~4d的适应后,绝大部分都能上食台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

1、食台设置  

  每10m2养殖面积设置一个面积约0.25~0.3m2长方形食台一个。食台高度可随意调节,槽口沉入水下约3cm,便于稚鳖上台摄食和晒背。

2、科学投饵

  一般早晨8:00、下午2:30各投喂一次,投喂操作要轻、快,以免惊扰稚鳖摄食;投饵量为稚鳖体重7%~10%,大食情况酌情增减。
稚鳖饵料要现制现喂,新鲜可口,粒径与稚鳖口径大小一致,便于一口吞下。吃不完的剩饵要及时消除,以免污染水体和发生食用变质残饵中毒。
饵料要均匀撒在食台上,贴近水面,不成堆,不留空白。

四、合理用药

定期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及抗菌药物,提高摄食量和增强体质。定期用板兰根、三黄粉等中草药拌饵投喂,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腐皮病、白点病、烂甲病等。

五、及时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

稚鳖池水体小、密度高、温度高,摄食和排泄多,水质不易控制。早期3~5d换水一次,每次约1/2。以后5~7d换水一次,每次约1/2~1/3。如果有下列情况则应全换。

1、水面浮上一层泡沫,水色发黑,水质腐臭,水下腐殖质[腐殖质对元素的迁移主要表现为有机胶体对金属离子的表面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以及腐殖酸对元素的整合作用与络合作用。]过多,沙子发黑发臭。

2、稚鳖大量爬上食台,对异常动静反应迟钝,不肯下水,显得有气无力,表明水中氨氮超标,引起稚鳖轻微中毒。
对于池底腐殖质过多,沙子发黑发臭的池子可用30~50ppm的石灰进行调节,并连续换水,直至水质较稳定为止。

六、及时分池

一般可在放养60d即可考虑分池。通过及时分池可调整养殖密度,减少弱肉强食,提高养殖群体的成活率和增长率,使出池规格整齐、均匀,以取得较好的养殖效益。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