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菱鲆“多宝1号”健康养殖技术


  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方式主要有工厂化和池塘生态化养殖

  一、养殖基本条件  
  
  大菱鲆[大菱鲆属于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英文名Turbot,俗称欧洲比目鱼,在中国称“多宝鱼”、“瘤棘鲆”。]养殖要求水质无污染[无污染是指产品生产、贮运过程中、通过严密监测、控制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防止产品的农药、兽药残留以及放射物质、重金属、有害病原微生物等对畜产品生产及运销各个环节的污染。],**海水经检测符合指标可曝气后直接入养殖池使用,用外海水要进行过滤、杀菌。为检验井水质量,可先用少量鱼苗[也叫“鱼花”。]试养,鱼苗正常时再进行养殖生产。
  光照不宜太强,以500~1500lux为宜。
  水温控制在13℃~23℃为宜。
  盐度控制在20~35为宜。
  pH值维持在7.6~8.2之间。
  溶解氧大于6毫克/升。

  二、配套技术  
  
  1、鱼苗的选择
  苗种场的亲鱼来源无误。购买选育大菱鲆新品种鱼苗应选择5厘米以上的苗种。要求苗种体型完整,无伤、无残、无畸形和无白化。双眼位于身体左侧,有眼侧呈青褐色,有点状黑色素,无眼侧光滑呈白色。

  2、鱼种放养
  鱼苗放入池里的温差要控制在1℃~2℃范围内,盐度差在5以内。以减轻鱼苗因环境改变而发生应激反应。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根据苗种的规格不同而有所差异,平均全长为5、10、20、25、30、35、40厘米,放养密度分别为200~300、100~150、50~60、40~50、20~25、15~20、10~15尾/㎡。

  3、养殖管理
  (1)用水管理
  养成水深一般控制在60~80厘米,流水量为养成水体的5~10倍,并根据养成密度及供水情况进行调整。养成水体应清洁无污染,及时清除池中污物。
  (2)、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管理
  ①种类:养成饲料包括软颗粒饲料[颗粒饲料是具有营养全面,稳定性强的饲料,在水中不易溃散,不易污染水体,易消化吸收,农户省工又省力等优点,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青睐。]、饲料鱼、干颗粒饲料。软颗粒饲料由粉状配合饲料与饲料鱼混合制成;饲料鱼洗净后可以直接投喂,但不宜长时间投喂单一品种的饲料鱼。干颗粒饲料为符合NY5027规定的大菱鲆专用配合饲料。
  ②安全要求:配合饲料的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NY5072的规定;饲料鱼应新鲜、无病害、无污染。
  ③投喂管理: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重[体重body weight为 *体或穿着已知重量的工作衣称量得到的身体重量。]的1%~2%,饲料鱼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5%~3%。具体的投饵量根据鱼摄食情况来确定,不宜有残饵。
体重200克以内,每天投喂3~4次;体重200~300克,每天投喂2~3次;体重300~400克,每天投喂2次。在水温低于或高于22℃及鱼摄食**时,应适当减少投饵次数及投喂量。

  三、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1、弧菌病
  病因:鳗弧菌,杀鲑弧菌。
  主要症状:病鱼消瘦,发黑,竖身游泳:鳍条有缺损,严重时糜烂。
  流行季节[季节是每年循环出现的地理景观相差比较大的几个时间段。]:各季节。
  防治方法:保持良好水质,补充饲料营养。治疗时可用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等每天用药70-80毫克/千克体重,制成药饵,连喂5天—日天,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2、腹水病
  病因:爱德华氏菌。
  主要症状:病鱼腹部膨大,*门红肿,有时肠道从*门脱出。
  流行季节:各季节。
  防治方法:保持水质清新,投喂鲜活饵料。

  3、滑走细菌病
  病因:诲岸曲绕杆菌,革兰氏*性菌。
  主要症状:各鳍糜烂、缺损,游泳缓慢,食欲下降;病症恶化时,头部腹面发红、充血,皮肤溃疡。
  流行季节:春、秋两季水温为15℃—20℃时易发生。
  防治方法:避免高密度养殖,防止鱼体体表受伤,保持良好水质。治疗时可用土霉素50ppm药浴1—3小时,必要时可口服药饵。
 
  4、链球菌病
  病因:链球菌,革兰氏阳性菌。
  主要症状:病鱼眼球白浊、充血、突出,鳃盖软条骨间膜充血发红,上下颚充血。
  流行季节:多发病在夏季高水温期。
  防治方法:青霉素、金霉素拌饵投喂加以治疗,用药20-50毫克/千克体重制成药饵,连喂5-8天,要注意以预防为主。(马爱军王新安杨志曲江波雷霁霖黄智慧)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