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冬季冰下海参化皮的原因及防治办法


  北方地区,尤其是大连以北的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养殖每年都面临着一段时间的封冰期,而在冰期过程中,这几年总会出现一些海参在冰下化皮[药材简介 化皮 (《岭南杂记》) 【异名】化橘红(《识药辨微》),化州橘红(《岭南随笔》),化州陈皮(《本草从新》),柚皮橘红(《中药志》),毛化(《广西中药志》)。]的病害[植物体发育**、枯萎或死亡,一般由细菌、真菌、**、藻类或不适宜的气候与土壤等因素造成,属于自然灾害。],根据几年来的观察分析,现将病害发生海参化皮原因总结如下:

  一、应激诱发[诱发(yòu fā)由一种(疾病、事件等)导致发生另一种(疾病或事件等)。]病害:

  结冰前后和化冰前后,池塘水环境呈现不稳定状态,结冰前和化冰后的池塘水环境相同之处都经历了一次水体同温期缺氧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很多养殖户易忽视和不太了解的环节。因而有些参圈会在此时出现一些肿嘴化皮病害。

  冰下非规律性[ 规律性是客观事物相互作用中所固有的稳定的规定性。]地大量进排水,有时也会引起水环境各种理化因子突变,海参也会因应激而诱发病害。

  化冰后大换水往往易导致病害发生,化冰初期,近海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较差,大换水一方面对稳定了一个冬季的水环境改变过大,另一方面,换进来的外海水质更差。

  海参化皮预防办法

  1.结冰前和化冰后,使用速解安加激活调控水质,速解安有平衡氧气[氧气,化学式O2,式量32.00,无色无味气体,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在水中正常溶解量的作用,激活可以大幅度提高海参对季节交替时水环境改变的抗应激能力。b冰下进水应有规律性地少进少排,或适量补水。C化冻后切忌短时间内大量换水,建议避过完全化冻后的第一潮水。
  2.冰下缺氧诱发病害:封冰后,风浪增氧作用消失;针对一些水质较清瘦的,缺少浮游植物[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包括蓝藻门 、绿藻门、硅藻门、金藻门、黄藻门、甲藻门、隐藻门和*藻门八个门类的浮游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的参圈,冰下光合作用[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可分为产氧光合作用(oxygenic photosynthesis)和不产氧光合作用(anoxygenic photosynthesis)。]产氧量很低,氧气含量会随着冰期的延长而不断下降。当氧气含量低于海参所需最小值时,就会因此而诱发一些诸如化皮、肿嘴等病害。
预防办法:封冰前期,以冰上能否站住人为标准,在此之前,适当少量进排水,以补充海参所需氧气来源。冰上能站住人后,半月开一次冰眼,投放一次久氧,可配备野外伐木用的电锯,省人省力,简单易操作。
  3.冰下氧气过饱合而诱发病害:封冰后,一些水质较肥,浮游植物很丰富的参圈,因封冰后,冰下风平浪静,透光率[透光率是一个物理词汇,是表示光线透过介质的的能力,是透过透明或半透明体的光通量与其入射光通量的百分率。]很好,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不断得以积累,因冰下生物耗氧少,冰封后氧气难以向外释放,氧气积累会越来越多,当氧气含量超过海参所需最大值时,海参会因吸入过多氧气而出现一些烂刺、化皮等病症。这非常类似于淡水鱼在冬季常发生的气泡病[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我们把海参这种病也称作气泡病。
  预防办法:预防气泡病的最好办法就是曝气,前期冰上不能站人时,可少量进排水来解决一定的问题。冰上能站人时,要多打冰眼,增加水面与空气接触面,使过多的氧气从冰眼处释放到空气中,必要时可在冰眼处泼撒速解安加速氧气释放。
  治疗办法:上述三种可能性不论是哪一种诱发了海参的化皮、肿嘴等病害,均属于继发性细菌感染,治疗时先从治疗细菌感染着手,可采取打多冰眼,选用适合低温使用、易溶于水、**性小的消毒剂(如慧碘、醛力灭)用水充分稀释后撒入冰眼,连续使用两至三日。用药一周后,再按上述提到过的三种预防办法调控水质即可。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