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又到了一年对虾

[对虾(Penacus orientalis),学名东方对虾,又称中国对虾、斑节虾。]

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进行准备工作的时候。为了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不断的总结每一年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提高养殖效益

[效益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xiào yì,意思是指效果与利益,也指项目对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它包括项目本身得到的直接效益和由项目引起的间接效益。]

通过成活率和饵料系数谈如何提高对虾养殖效益

,真正做到为养殖户创造价值。如何提高养殖效益是我们一直关注的话题。

下面我以虾苗的成活率

[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

60%和饵料

[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

系数

[系数(外文名coefficient),是指代数式的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1.2作为节点,分析存在的四种情况,以此来探讨如何提高养殖效益。

一、成活率>60%,饵料系数<1.2

——说明成活率高,饵料系数较低,养殖效益好。

二、成活率>60%,饵料系数>1.2

——说明成活率高,饵料系数高,养殖效益一般。

因为饵料系数高,这个时候为了提高养殖效益,需要降低饵料系数。

苗的损耗少,为什么饵料系数高呢?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饲料的消化吸收率低,饲料的营养不够或营养不平衡、水产养殖动物的消化吸收功能差、常有肠炎、养殖期间的水体溶氧量偏低、投饵过多造成浪费或野杂鱼多等等。

逐一分析原因后,可使用以下方案解决:

1、饲料营养不全面可更换饲料,建议选用“LY-生态康”,优质蛋白,发酵工艺,利用率高,更易吸收,减少肠道压力。

2、经常添加助消化的药物,可选用“利多精+低聚糖-500”,还能减少肠炎的发生。

3、平时巡塘时多检查粪便,多看下风口有无浮便和油膜,及时诊断是否有肠炎发生。尽早选用“优肽”或“利肠安”治疗。

4、定期检查水质,减少缺氧情况的发生,可选购“哈希溶氧检测仪”或加装“海控溶氧监测设备”,及时了解养殖水体的溶氧变化,必要时多开或增加增氧设备。

5、合理投饵、清除野杂鱼,具体操作可咨询利洋水产药店的技术人员。

三、成活率<60%,饵料系数>1.2

——说明成活率低,饵料系数高,养殖效益差。

这种情况大多是养殖中后期发病,死亡量增多。原因可能是前期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

大,到了养殖后期时增氧能力不足,比如对虾养到30-40天发病,就会有一批个体大的发生死亡;有的是后期对虾偷死(冒底)的较多;也可能是外来传染病引起的急性发病,比如外加水源带来的**病;台风、下雨后对虾的应激反应大,易诱发急**;还有可能是对虾养殖长期处于缺氧状态,每天都有少量偷死;还有鱼虾混养,放鱼偏多,鱼不仅吃料而且也会吃软壳虾;饲料变质诱发肠炎;长期投饵不足,对虾的体质差(棉花虾死亡多)等等。

针对以上种种原因,建议养殖中后期要加大增氧力度,除加开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

外,使用“氧速保”适当补充溶氧,达到增氧增产的效果;保持水体稳定,遇到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减少病原传染;养殖全程选用优质饲料,定期使用“三角兜”查料,科学调整投喂量,保证后期营养。

四、成活率<60%,饵料系数<1.2

——说明成活率低,饵料系数低,养殖效益不高。

这种情况的发生多是因为养殖前期虾塘发病,没有保住苗。造成苗的成数低的情况有:解毒不彻底,试水时间太短;野杂鱼多,吃虾苗;前期开口料投喂不足,虾苗互相残杀;还有最重要的原因——气泡病

[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

发生气泡病的池塘,往往水色好看、不易观察。发生气泡病时,晴天午后水面下游塘,虾体发白、游动没有规律。

放苗期为了防止气泡病的发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水深要1.5m以上;晴天多开增氧机曝气;pH值高时,应该先使用“利菌多Ⅱ+活力碳+利苗多”调好水质后再放苗;尽量少用化肥肥水,避免小藻类高峰时期放苗;放苗时要特别关注池塘水温与苗袋的水温,不能超过3℃,缓苗的方法要正确。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