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
肤霉病[霉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属真菌病害,花、果、叶、茎均可发病。]又称水霉病或白毛[无性系,小乔木型,中叶类,早生种。]病,主要是由于拉网、装运、转塘和亲鱼人工繁殖[人工繁殖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亲体的性产物达到成熟、排放和产出,并使受精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为苗种的过程。]催熟催产等操作不细心或网箱养鱼使鱼体擦伤表面,或寄生虫破坏鱼的体表,由水霉或绵霉等真菌侵入伤口所致。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生在梅雨季节[梅雨季节指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的一段持续较长的*沉多雨天气。]。
2.症状
水霉或棉霉等真菌侵入鱼体伤口后,大量[基本信息 【词目】大量 【 拼音】dà liàng 【英译】[A flock of;A quantity of;Many;Mass;Great deal] -daliang
]
吸收鱼体内的养分而迅速繁殖生长。鱼发病初期症状不明显,后期肉眼可看到菌丝
[单条管状细丝,为大多数真菌的结构单位,一些原核生物也有菌丝,如放线菌。]从鱼体伤口大量繁殖长出白毛状的外菌丝。霉菌能分泌大量蛋白质水解酶
[水解酶是催化水解反应的一类酶的总称(如胰蛋白酶就是水解多肽链的一种水解酶),也可以说它们是一类特殊的转移酶,用水作为被转移基团的受体。]。鱼体受到**后分泌大量黏液
[黏液是一种从人体的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分泌出来的湿滑液体。],焦躁不安,游动失常、迟缓,食欲减退,皮肤黏液增多,组织坏死,严重时白毛状菌丝长满鱼体,最后导致鱼体衰弱死亡。
3.预防
鱼的养殖过程应加强管理,操作细心,避免鱼体受伤
[受伤,身体或物体部分地受到损伤。]。
4.治疗
鱼体的一般受伤可用0.1%食盐水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所以食盐水主要是由氯化钠溶液组成的。]每次浸泡30分钟,连浸几次即愈。亲鱼在人工繁殖受伤后及时放入清水中隔离静养,并用碘胺软膏涂布伤口,鱼体受伤严重时,按鱼每千克体重肌注链霉素5~10万单位。对已感染肤霉病的鱼要及时捞除,防止水霉菌蔓延。并按浓度2%~3%的食盐1份与碳酸氢钠1份混合全池泼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