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加淡水鱼类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品种,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我们摸索出海水鱼淡化养殖技术,现将介绍如下:
一、种苗选择
选择优质,健康,无损伤,规格一致的美国红鱼[红鱼的又名红槽鱼、红鸡,是暖水性中下层鱼类。],红苗鲷,黑鲷[别名乌颊鱼、黑立、黑鲷、海鲋、黑加吉。]苗种,体长6-7cm。
二、放养
1,清塘消毒 进水前将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放干暴晒两天,每亩用100kg生石灰改良底质,进水30cm,浸泡池塘3天后排干;在进水30cm后,用漂**20mg/L全池泼洒酒精;两天后再用5kg每亩茶粕灭害;5天后进水育肥,将1号池比重[比重也称相对密度,固体和液体的比重是该物质(完全密实状态)的密度与在标准大气压,3.98℃时纯H2O下的密度(999.972 kg/m3)的比值。]调到1.008,2号池水比重调到1.013。在放苗前七天泼洒光合细菌10mg/L。
2,苗种驯化 苗种经硫酸铜10mg/L,溴氯海因4mg/L混合剂处理5分钟后,当天将美国红鱼,红鱼鲷,黑鲷苗分别放入驯化池暂养淡化,池水温度控制在23-24℃,pH值为8.2,池水比重为1.018,放入鱼苗后稳定池水三天,。以后再保温的情况下每天注入一定量的淡水,调节池水的比重,暂养美国红鱼池水,逐步将海水比重调到1.013,然后将美国红鱼转移放入1号池中,将红笛鲷、黑鲷转移放入二号池中。待稳定3天后每天逐步加5%左右的淡水,进行自然温度和低盐度的适应性驯化,经过10天将放养美国红鱼的1号池水的比重调到1.003,经过15天将放养红笛鲷,黑鲷的2号池水的比重调到1.009-1.010,稳定2号池水中pH在7.8-8.4之间,鱼苗一号池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为1000尾,1号池的放养密度为800尾。
三、养成管理
1,投饲管理 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主要以新鲜的小杂鱼为主,来源广,价格便宜。前期由于鱼体经过运输,驯化淡水,体质较弱,必须投足饲料,以便鱼尽快回复过来进入快速生长期。中期7-9月份要控制喂量,因为此时正值高温季节,尽管鱼觅食旺盛,但如果鱼吃的过饱,易引发肠炎等病害;另外过多投料会引起池水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变坏、恶化。后期投足饲料,因为此时为鱼的主要育肥期,要适当加足饲料,而且饲料质量可以相对差些,但要保持新鲜。若投料不足必会影响鱼的生长,特别是美国红玉。投料为每天两次,日出前、日落后各一次,分三期按照10%、6%、7%的投料方式,每天投喂时以7-8成饱为基准。投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鱼的大小、生长情况,以能及时调整饲料的品种增加投料数量,观察鱼的病害情况以能及早防治。
2,水质控制 pH值要控制在7.8-8.4之间,前期每四天换水5-8cm,中期高温期水质易恶化,每两天换水8-10cm,期视情况而定。但要注意稳定池水的比重,后期投入沸石粉以调节水质。
3,鱼病防治 做到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主要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定期每两周连续两天在饵料中拌入0..1%-0.2%的强力霉素,以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定期在池水中泼洒光合细菌。以稳定有益菌优势,抑制病菌的繁殖生长,较少发病。
四、实验结果
经过4-11月共7个月的养殖,1号池**美国红鱼3006kg,亩产835kg;个体规格达700-900g,最大个体达11123g,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94%;2号池共收红笛鲷、黑鲷1785kg,亩产495.8kg,个体规格达600-800g,成活率90%,存活率90%,存活率明显高于网箱养殖和一般围塘养殖的40-70%,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水质比较容易控制,基本上没有发生病害,鱼的生长迅速,经济效益显著,值得推广养殖生产。 □刘瑞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