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天津武清区

[武清区是天津市下辖的市辖区,位于天津市西北部。]

大黄堡乡一精养南美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

土池塘,面积5亩,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

微孢子虫引起南美白对虾“棉花虾”一例

8万尾/亩,放苗2个月后体长为7cm。在挑料拍(虾罾)时偶尔可见有肌肉

[肌肉(muscle),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发白

[缺色的,如灰的颜色的,死白的,苍白的.-fabai]

的虾。检查发现这种虾的虾体极其瘦弱,头胸甲

[头胸甲,是汉语词汇,拼音是tóu xiōng jiǎ,一般指被覆动物体表的坚硬结构。]

显大且长,躯干显短,壳略软,肌肉极软。体表发暗,从头胸甲到尾柄背部肌肉发白。胃、肝胰腺、肠均像被一层**物包裹住而显白色。胃、肠道内均有饲料样内容物。将肌肉、胃、肝胰腺处病灶取出,压片,在高倍镜下可见大量微孢子虫。肠内容物中未检出虫体。患微孢子虫的虾俗称“棉花虾”。

 该虾塘从发现病虾到出塘,整个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

季节共计在料拍中捞出该症状病虾约50~100条,池中从未见过该症状的死虾,当年养殖成功。2010年也养殖成功,再未发生微孢子虫病。

 分析:1.由于已养殖近两个月,该种症状虾很少见,一直到出塘也没大量发生,因此感觉该病传播的速度并不快,本病例的微孢子虫病只是慢性散发。

 2.微孢子虫引起的胃、肝、肠发白,是表面有一层白色粉状物(孢子虫胞囊)包裹形成的,与普通的白胃、白肝、白肠表面光滑不同。

 3.被感染虾体长与健康虾没有明显差异,轻度感染时虾能摄食但明显瘦弱,重度感染后虾生长肯定减缓或停滞,且会出现“偷死”现象。

 4.该地区以前从未见过此种病例。因此判断该病原可能由虾苗带来。虾苗在汉沽购买,厦门和海南苗的可能性大。后来与该客户进同一批苗的客户在出虾时也发现一条相同症状的病虾,基本证实了上述判断。(利洋水产药店武清店陶吉鸿提供2010.12.17)(2011.01.24)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