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天气也十分应景的开启了蒸煮模式!此时是参圈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一年之中最为关键的时刻,回首2015年,问题频出,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发红难以改善,漂参问题持续不断,更有甚者池底缺氧底热,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中毒掉底死亡,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海参几乎全军覆没清圈者占到3%左右,损失惨重,触目惊心,血与泪的教训应当让我们警醒!海参养殖重点在于防而非在于治,科学管理,提前应对才是保证养殖成功的关键。
1.合理水位
夏季水位应保持在1.7米左右,透明度在1.2米左右,即可避免阳光直射池底,造成池底温度过高,又可在多雨时期避免水体盐度下降过快,造成海参生理性死亡。
2.定期监测
每天定期检测上层水、中层水和下层水的温度和溶氧量,晴天中午以后当池底水温高于上层1度以上时应引起重视,高出2度以上时则需及时采取措施,当上下水[上下水,即是“给排水”的俗称。]层温度高于中层水温时应及时打开增氧[ ...]机搅水,同时泼洒“底生氧”2亩/袋打破水体分层,促进上下水体交流。
3.处理烂草
青苔对于圈底是最大的影响因素,烂草过多应及时捞出,剩余烂草及时分解处理,全池泼洒“臭氧水安”或“爽底安”2亩/袋配合“底生氧”2亩/袋杀菌消毒,增氧解毒改底,快速改善黑底臭底,清凉池底。
4.补充有益菌
使用“底巧”或“底改”配合“利生素”2亩/袋补充芽孢杆菌,进一步分解池底烂草以及残饵粪便,使底质水质处于最佳状态,同时使用“强效EM”3亩/瓶或者“*酵素”发酵液3斤/亩分解水中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净化水质,稳定水体中的藻相和菌相,抑制甲藻繁殖,避免天气突变引发倒藻,造成水体发红。
5.定期改底
养殖过程中养殖户为了追求产量,过度投喂,同时为了节省成本,控制改底频率,导致池底残饵粪便等有机质过度积累,造成池底氧气过度消费,欠下“氧债”,导致池底长期溶氧不足,一些厌氧菌厌氧发酵,产生氨氮、亚盐和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气体,形成一个“聚毒层”,海参长期生活在这个环境中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更容易感染疾病。因此应使用“臭氧水安”或“爽底安”定期改底,**分解消毒,提高池底的**还原电位,保证池底充足溶氧。
6.科学增氧
(1)闷热无风天气,气压较低,整个水体溶氧不足,使用“底生氧”2亩/袋持续缓慢增氧4-6天,清凉池底,预防底热;(2)大雨过后及时排淡,同时使用“氧力源”2亩/袋快速增氧,使溶氧恢复至正常范围;(3)定时开增氧机,搅动水体,打破水体分层,促进上下水体交换,把上层富氧水输送至下层,改善池底溶氧状况,预防底热。
总之,夏季疾病多发,高温多雨只是诱发因素,而底质和水质问题才是导致问题产生的关键因素,因此做好以上工作势在必行,安全度夏、成功养殖才能让我们去享受秋季丰收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