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后期,常规水质、底质养护
定期(每7~10天)使用底质改良剂,用微生态制剂调水;并定期根据藻相、加换水情况(每10~15天)解毒。(调水、护水、肥水培藻前,先用解毒剂
[解毒剂指可以解除毒性的物质,可分固体或者液体为两种。]消除水、底中的毒素和有害微生物代谢的毒素以及药物残毒和重金属
[重金属:相对密度在5以上的金属,称作重金属。]残毒等)“有机酸”“EDTA-2Na”“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络合物”“阿托品化”等的选择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2.活化菌种,增强活菌效能
将活菌制剂浸泡2~3小时后使用,可使活菌迅速激活和繁殖,同时也是促进藻类生长的营养素,具有培菌培藻、均衡菌相藻相,促进稳定水色的多重功效。
3.养殖池水pH值偏低(低于7.5时)
(1)提升pH值:换新水,少量多次使用熟石灰
[熟石灰:所属现代词,指的是用于制漂**, 硬水软化剂和自来水消毒澄清剂及建筑工业等。](6公斤/亩.米),连用2~3次,每天1次,期间每24小时检测1次pH值,直至调到理想值(8.2~8.6),也可以适当肥水逐步提高并稳定pH值;
(2)稳定pH值:将活菌浸泡全池泼洒
[【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稳定pH值。
4.pH值不稳定,上午和下午变化差值太大
将活菌浸泡全池泼洒,调节稳定pH值,提高水体的缓冲能力(小苏打)。
5.pH值高于9.0并伴有持续上升趋势
先用降碱类成品全池泼洒,再用活菌和红糖1公斤/亩混合溶化后全池泼洒。
6.溶氧偏低
(1)加新鲜水.
(2)合理配置增氧机
[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并开足增氧机.
(3)关注藻相变化,视情况适量追肥促进藻类光合作用;
(4)定期改底减少底部耗氧:改底,可预防和控制底质**耗氧造成溶氧偏低;
(5)低气压、闷热、连绵*雨,应适时解毒并抗应激,高温天气则可选择在夜间10点前泼洒。
7.水浓、泡沫堆积,透明度
[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小
把菌类稀释后全池泼洒,两天后泼洒表面活性剂,也可以选择用分解型底质改良剂。
8.底泥发黑、发臭,虾上浮不下沉,摄食骤减或拒食
第一天全池解毒抗应激,第二天
[第一次出品单曲,第一次出品专辑,曹伟今年也忙的不亦乐乎,总算在2011年完成了一个新的开始。]改善池底,第三天用菌类调护水色;同时内服加强体质。
9.藻相突变(“倒藻”或“转水”)
养殖前期出现“倒藻”,是水体缺乏营养盐类,适当追肥保藻,保持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
养殖后期出现“倒藻”,表明水质老化,应先排水20公分,改良底质,第二天追肥再加水至原位。
10.水体悬浮物明显增多,水色暗淡无光,底质**
先用消毒剂消毒,第二天上午解毒,将菌制剂混合浸泡3小时后于当天中午前泼洒,以修复水色。(过度消毒会造成养殖品种的伤害,可选用**性小道聚维酮碘或者是有不同含量的过硫酸氢钾,可以把握尺度)
11.中毒的种类和处理
对虾中毒包括重金属中毒,藻类中毒,**酸中毒,硫化氢
[硫化氢,分子式为H2S,分子量为34.076,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气体,无色,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有毒。]中毒以及工业污水中毒、饲料变质中毒等多种情况。中毒的症状各不相同,但都表现出全身肌肉发白,游塘,跳跃。对策:开启所有增氧机,将解毒剂(正确选择解毒剂)全池泼洒,第二天用多糖全池泼洒以巩固疗效。
12.降解滥用抗生素、消毒药、杀虫剂、茶麸造成的虾中毒
开启所有增氧机,将解毒剂全池泼洒,第二天用多糖全池泼洒以巩固疗效。
13.重金属超标、以及因地质原因造成的水锈、硫、铁、氨含量超标
开启所有增氧机,将解毒剂全池泼洒,第二天用多糖全池泼洒以巩固疗效
14.紧急救治缺氧、浮头、泛塘
立即开动所有增氧机;有条件的向池内加新鲜水源;将表面活性剂加适量水撒在对虾浮头集中处。
15.养殖水体**酸盐
[**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偏高
(1)适当减料或停料1~2餐;
(2)全池泼洒熟石灰将pH值调整至8.2~9.2之间;
(3)开足增氧机;
(4)全池泼洒菌类(以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 ( Nitrifying bacteria ) 是一类好氧性细菌,包括**酸菌和硝酸菌。]为主),2~3天可降至安全值,随后追肥稳定水质。如水源**酸盐超标,致使**酸盐居高不下,可定期(7天1次)用解毒剂控制**酸盐的毒性,也能使虾健康生长。
(5)适当换水,最具效果的措施。
(6)如果亚盐很高就需应急措施:马上停食,在池塘中泼洒葡萄糖、食盐、氯化钙或者维生素C制剂,缓解**酸盐的毒性。(此处是同人体亚盐中毒处理措施)
(7)硝化细菌,专一降解**酸盐与氨氮的菌株,自养型微生物,以环境中**酸盐等无机物质为营养,在体内合成自身生长繁殖所需物质。当然硝化细菌繁殖比较慢,在养殖投料大的情况下,可以提前培养,以备不时之需。
(8)当水体中**酸盐过高时,使用强**底改来降解**酸盐
16.**酸盐超标引起中毒和偷死
采取解毒排毒→补钙、补能量→培藻肥水→保肝健肠胃、恢复损伤的步骤进行救治:
(1)解毒排毒,缓解毒性,降低死亡率:当对虾**酸盐中毒时,最直接有效的急救方法是将对虾血液中的毒性排出或降解。目前实用有效的方法是:上午将用粗盐或海水晶全池泼洒解毒(每亩.米用5公斤),下午解毒;并在饲料中拌喂食盐和肝脏调理剂以排毒。
(2)补钙、补能量,防应激,维持正常体能:**酸盐中毒后,对虾食欲不振甚至停止摄食,但此时对虾应激所消耗的能量却是平常的5~10倍,一方面是对虾摄取的能量减少(出现软壳、空胃、肝肿等),另一方面是消耗的能量倍增,因此造成对虾在短时间内因能量耗尽力竭而死亡。因此及时补钙硬壳,补充能量和防、抗应激。
(3)培藻肥水是解决**酸盐的根本方法:藻类生长旺盛不仅可以保持水中有充足的溶氧,而且能够促进水体中物质转换和能量流动,可为**酸盐的转换提供有利的条件,这时候的肥水培藻要求快速和持效相结合,可得到的理想水色和降解**酸盐。
(4)保肝健肠、恢复损伤:对虾**酸盐中毒出现出软壳、空胃、肝肿等,如不采取补救措施,会留下后遗症,如影响摄食、抑制生长,重则停止生长甚至慢性死亡。因此必须在饲料中拌喂免疫促生长类产品,连喂3天,每天2餐。
17.养殖水体氨氮、硫化氢超标
适当换水,全池泼洒熟石灰,将pH值调整至8.2~8.5之间,开足增氧机,先用分解型底改与沸石粉混合后泼洒,第二天肥水。
如水源氨氮、硫化氢超标,使用前应曝气,进水时呈抛物线入塘;如氨氮、硫化氢居高不下,可定期(7天1次)采用解毒剂控制氨氮、硫化氢的毒性,也能使虾健康生长。
18.虾池水体发光
造成水体发光的原因是发光细菌,发光甲藻和夜光虫大量繁殖所致。处理:加淡水20公分然后消毒于夜间使用,视情况轻重用1~2次。随后及时培肥水质,夜光即可消失。
19.对纤毛虫的处理
(1)肥水:迅速肥水培藻。
(2)促进蜕壳:使用茶籽饼,或者加水促进对虾脱壳。解毒,然后将多糖和钙拌料投喂,每天2餐,连喂3天,可促进蜕壳。(尤其是在脱壳的前2~3天拌料投喂,早晚各一餐,连用三天,对消除纤毛虫更为有效)
20.养殖过程中发现有杂鱼、杂虾、杂蟹
(1)认真检查进水网罩是否有破洞,及时补救;
(2)杂鱼:把茶麸浸泡三天左右,取其滤液(每亩水深1米用3~5公斤),全塘泼洒能杀灭各种野杂鱼和寄生虫卵;2天后进行解毒。杂虾、杂蟹:不宜使用杀虫药,应在增氧机附近放置几个网笼,定时收笼,逐步清除。
21.防、抗应激----风向转变、冷空气南下、温差变化大、季节交替、气候突变前后
环境突变,容易引起倒藻和水变继而引起对虾强应激,食量减退,体质减弱,引发病害。因此养成收听天气预报的好习惯,关注1周内的天气情况;
(1)防止应激“倒藻”:在预知天气变化前3~4天进行追肥和培菌。
(2)防止对虾应激:天气变化前2~3天,用多糖泼水,消除或缓解应激;如恶劣天气持续5天以上,应重复泼洒1次。
(3)增强抵抗力:拌料投喂,保肝健肠,增加对虾的体力和免疫力。
(4)天气变化期间,停止进水和换水,开足增氧机,并减少投喂。
环境突变,充分做好防、抗应激工作,可避免暴发性红体白斑病的发生,化解养殖危机。
22.防、抗应激--台风、暴雨、连绵*雨天,虾塘怎样处理
台风、暴雨容易造成温度、盐度、溶解氧水体严重分层现象,pH值急剧下降,并可能产生底部缺氧,出现“倒藻”,对对虾极为不利。
大量实践表明,浓水色和低透明度更易抵御灾害性天气。浓水色和低透明度的最大特点,是池中浮游植物比浅水色和高透明度更丰富。更丰富的浮游植物可以放出更多氧气。更多氧气对促进对虾正常生长和维持水体生态平衡更有利。
(1)养成收听天气预报的好习惯,关注1周内的天气情况;
(2)将肥水产品浸泡2小时后全池泼洒,可维持风雨期间菌相和藻相平衡;
(3)在下雨期间必须开足增氧机,并减少投喂(可适当停餐);
(4)同时解毒和防抗应激;雨后追肥、培菌和补钙;这样既可保证*雨天、暴雨天、台风天水色良好不变,同时可预防缺氧、浮头和冒底、偷死现象,使对虾稳渡风雨天。
23.防应激--冬季养虾,盖(冬)棚前后的管理
盖冬棚前后的水体环境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环境封闭、空气不对流、温差增大、光照减弱、藻相不稳定、水质容易泥浊、溶氧不稳定、**酸盐和重金属容易超标,对虾容易产生应激反应。一般盖棚后7~10天和盖棚后30多天时易爆发疾病。
管理措施:
(1)盖棚前将水色调浓爽,避免盖棚后转水。
(2)盖棚前后用多糖或VC泼水,解除环境的应激。
(3)盖棚前后加强对虾的营养,可用免疫催生长类产品拌料投喂。
(4)保持水体特别是底部的溶解氧,定期预防**酸盐的积累。
(5)定期使用解毒剂。
以上所述活菌一般代指光合、芽孢、*酸、硝化。根据情况选择,也可选择市面上的EM菌系列产品。有更好的管理措施可以相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