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青鱼[青鱼是一种颜色青的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出血病[基本信息概述:出血病是一种传染性鱼病。]呢?相信这个对于大部分养鱼户都不陌生,但是它怎么预防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讲解青鱼出血病的预防方法。
一、预防
1.阻断病原
①种源:培育健康的老口鱼种,提高鱼种抗病能力。建立亲鱼及鱼种检疫机制。
②水源:要求清新、无污染,设置进水预处理设施。再者,进排水系统分开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③饵源:除不投变质饵料外,还应采取饵料消毒措施,以防病从口入[病从口入,读音bìng cóng kǒu rù,是一个成语,意思是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
2.改善环境
①彻底清淤消毒:为了杜绝感染源,除了要彻底清淤外,还应对池塘进行严格消毒。可采取曝晒、翻耕和泼洒生石灰、漂**等方法。
②适当混养和轮养:可发挥池塘饵料基础,改善水质环境,减少青鱼相对密度。不同品种轮养,也可减轻单一品种连续养殖造成的环境**。
③控制养殖密度:高密度使养殖对象出现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导致免疫力下降,以及增加相互感染机会,建议混养密度在50~150尾/亩较为适宜。
④强化操作管理:养殖期间注意除了强化各个操作程序的消毒措施外,还要明确禁止滥用抗生素,以保持水中的微生物种群的生态平衡,提高青鱼的抗病能力。
⑤加强水质监控:定期检测水中硫化氢、**酸根离子、有毒氨、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理化因子含量是否超标。另外,严防工矿企业污水排放入池。
3.药物预防
用化学药物或中草药,采取外消内服的方法进行预防。一般每月水体消毒1~2次,内服药饵3~5天。但注意药量及疗程,否则会导致抗药病原的出现,而使治疗更加困难。另外,还可采用生态预防,如施用光合细菌(PSB)、EM制剂等生物制剂[以各类具有医研价值的碳基生物为原料,利用传统技术或现代生物技术制造,作用于人体各类生理症状的预防(保健)、治疗和诊断的各种形态制剂,统称生物制剂。]。
4.免疫预防[免疫预防(immunoligic defence)指机体抵抗和清除病原微生物或其它异物的功能。]
采用**免疫预防青鱼出血病是一个发展方向。对亲鱼或鱼种在入池前进行免疫**注射或浸泡,以便鱼种有较好的免疫能力。在高密度专养、或以青鱼为主的模式下尤其重要。
二、治疗
用TCCA颗粒剂或散剂及其它杀菌消毒药物,采用重手法(即用药浓度适当超量),连续使用3~4次,同时结合**灵[**灵,片剂。]等药物拌饵投喂,疗程6~8天。一般可以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