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鳍鲷鱼种过塘应激,败血症增加死亡


[病例511]广东珠海小林镇一口黄鳍[《黄鳍》是一款IOS平台的应用。]鲷鱼[鲷鱼,真鲷,鲷科,真雕属又叫加吉鱼、班加吉、加真鲷、铜盆鱼。]养殖池塘,面积4亩,水深1.7米。2019年7月2日从邻近的母塘过塘放入黄鳍鲷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2万尾,鱼种规格约10-13cm/尾。过塘前在母塘密度过大,氨氮[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NH4+)形式存在的氮。]长期超标,达1.2-1.4mg/L,用各种药物降氨氮无效,内服和外用治疗效果不明显,持续少量死亡[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

7月3日,死亡300-400尾,上午简易测试盒检测水质,pH值8.3,氨氮0,**酸盐0.15mg/L。外用硫醚沙星+抗菌药物。

7月4日,死亡约600尾。

7月5日,死亡约1000尾。

7月6日,死亡约500-600尾。

7月6日从塘边取3尾游水的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检查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鱼腹部膨大,鳍基充血,*门红肿,有的鱼突眼。(见图2、图3、图4),解剖鳃无明显异常,病鱼腹壁肌肉出血,脾脏、肾脏肿大,有的病鱼肠管内有脓液,脑部[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无明显充血或出血(见图5、图6、图7)。

现场分别从3尾病鱼的肝脏、肾脏、眼部和脑部接种普通琼脂培养基进行细菌[细菌(学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分离培养,室温约30℃培养36h后在主要部位都能长出优势菌(见图8),经16SrDNA细菌鉴定2-2腹水的细菌为气单胞菌属(Aeromonassp.),2-3脑部不透明白色小菌落为申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schindleri)。

组织病理切片[取一定大小的病变组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制成病理切片〔通常将病变组织包埋在石蜡块里,用切片机切成薄片,再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用显微镜进一步检查病变。]结果显示肝淤血、变性,脾淤血;肾组织稀疏,肾小管上皮变性,可见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见图9)。取病鱼主要脏器组织经实验室PCR检测真鲷虹彩**(RSIV)呈*性。

7月7日开始连续内服磺胺类+青霉素类抗菌药物,死亡量逐渐下降,至7月中旬基本没有死亡。

分析:1、过塘前密度大、氨氮高,鱼种体质差,已经发病。过塘操作引起应激后死亡快速增加。本案例由于生产安排不合理,导致鱼种发病和大量死亡。

2、从发病症状和细菌培养结果诊断,黄鳍鲷鱼种发生了气单胞菌败血症,部分病鱼脑和内脏**分离出的申氏不动杆菌,是否有致病性,尚不清楚。(利洋水产药店小林店冷立钱研究所一室王小霞戚瑞荣张会军提供2019.8.1)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