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3月上旬以来,宁德蕉城区[蕉城区,简称“蕉”,闽东**、经济、金融、文化、信息、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中心城市核心区,环三都澳区域中心城市核心区,是一个“山、海、川、岛”旅游风光兼具、适宜人居的港湾城市。]三都镇网箱养殖的真鲷[真鲷(Pagrus major),硬骨鱼纲,鲈形目,鲷科,真鲷属。]发生多起真鲷长颈棘头虫病,尤以三都镇青澳养殖区最为严重。其中有一家养殖户共养了100多箱真鲷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体重在100~150克左右,每天损耗400多尾,且发病率高达50%。当时水温在12~17度,发生大量死亡颇为意外。以我们施药治疗一财后,病情得到有效地控制。
一、流行、症状与危害
据有关材料记载此病感染率在70%左右,盛期为6~7月,在当时低温(12~17度)情况下,真鲷大面积发生此病却很少见。该病主要危害真鲷鱼种和成鱼,特别是鱼种,严重寄生[寄生(parasitism)即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这种生物的关系称为寄生。]时会引起批量死亡。因此要特别注意,严加防范。
真鲷长颈棘头虫主要寄生在真鲷的直肠[直肠是自*缘起向上15cm的一段大肠。]内,该虫体吻部刺入直肠内壁,破坏肠壁组织,引起炎症、充血或出血。患病的鱼身体消瘦,食欲减退,在网箱里有的狂游,有的作无序窜游,体表刮伤或脱鳞,*门红肿或外突,严重的引起死亡。
二、病因分析
一是真鲷摄食携带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的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直接寄生在鱼体的直肠内;二是摄食海区带有病原体的中间宿主而引发此病。
三、诊断与防治对策
1.诊断方法
对患病的鱼进行解剖检查,如发现直肠内有虫体,即可确诊。
2.预防方法
流行季节可改投配合饲料或冰冻饵料,尽量不投喂鲜饵;在投喂的鲜饵中则定期添加[添加,指增加。]大蒜素[大蒜素(大蒜新素、garlicin)为三硫代烯丙醚类化合物,天然存在于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中。]及一些增强肠胃蠕动的药物[药物是用以预防、治疗及诊断疾病的物质。]。
3.治疗方法
在饵料中添加甲苯咪唑或饲料级敌百虫[敌百虫学名O,O-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膦酸酯,中文别名:敌百虫可溶性粉剂;敌百虫兽用;敌百虫原粉;二甲基-(2,2,2-三氯-1-羟基乙基)磷酸酯;精制敌百虫一种有机磷杀虫剂。](商品鱼禁用),剂量均为0.3~0.7克/千克饵料,制成药饵,连续投喂3~5天,再添加利胃散、食母生粉或大蒜素,效果显著。最好继续投喂一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四、体会
1.添加药物时,操作要细心,剂量一定要准确,否则会因药物中毒而死。
2.在添加饲料级敌百虫投喂3~5天后,一定要停药或改用其他药物治疗,否则会引起蓄积中毒。
3.在添加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减少投喂量,一般减少量在1/4~1/3。
4.在发病季节,定期添加大蒜素、食母生粉,可有效地防止真鲷感染止病。
福建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试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