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池塘养殖海参之水色


刺参在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过程中,特别是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养殖,对水色[水色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及浮游生物的存在形成。]和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的要求都非常高。

水色好≠水质好

水色和水质的内涵不同:水色是指海水中单胞藻[藻类是植物界最低等的一个门类,因为它们的细胞内含有叶绿素或其他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作有机养料,营**生活并主要以细胞**的方式进行繁殖,所以藻类属于自养型真核生物,其中单细胞藻类,由于它们的个体微小,仅由一个细胞组成,肉眼难以看到,一般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所以在分类学上习惯把单细胞藻类列入微生物的范畴。]、微生物、有机质、可溶性物质等生物或物质在水中的多少而呈现的色泽;而水质通常是指海水的水质指标,如盐度、温度、PH、DO、氨氮、硫化氢、重金属离子、油污、药物残留等水化指标的高低。

刺参养殖用水的理想要求是水色、水质两者兼具,这是健康养殖、取得良好生产效益的前提和保证。水质好不等于水色好,在水质良好的状态下,水体中若没有一定的藻种数量或充足的营养物质[糖类、脂类、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纤维素七大类,通常被称为营养物质。],水质好的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也很难做到水色好;相反,水色好也不等于水质好,当单胞藻过度繁殖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后,水色表现虽好,但由于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容易老化和营养消耗造成其他水质指标如PH升高、氨氮浓度增大等**影响。所以,两者有一定关联,但不完全相同,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管理。

肥水[肥水是汉语词汇,拼音féi shuǐ ,意思是水名。]后水色仍不佳

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调控良好的水色是刺参养殖的重要环节。但个别池塘多次施肥[施肥,是指将肥料施于土壤中或喷洒在植物上,提供植物所需养分,并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农业技术措施。]后仍无法获得理想的水色,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过高,其主要原因有:①池水中缺乏单胞藻,造成藻种数量不足,难以快速繁殖形成良好的水色。②受池塘本身地质的影响,池水中某些特殊物质含量过高,抑制了藻类的正常生长。③沙底的池塘无法保水、保肥,进水施肥后,很快将肥料渗出池外,难以为藻类的繁殖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④池水温度过高,超过了单胞藻的生存温度,使单胞藻快速死亡。⑤施肥的种类、数量、时机和方法存在问题。

出现肥水困难时,应对池水进行镜检和水质化验,分析出现问题的具体原因,对症治疗,一般做法:①藻种数量缺乏时,多接种不同种类的单胞藻,然后配合施肥提高单胞藻的繁殖生长。②提高水位,防止池水水温过高或引发大型有害藻类的爆发性生长。③沙底池塘应在建池或整池时,在沙层中掺加黏性土,增加防渗、保水保肥能力。④尝试使用不同品种、不同厂家、不同用量的肥料或调整施肥时间和方法等。⑤作为应急,可以向池塘泼洒水色剂,在短期内可快速降低[降低,汉语拼音jiàng dī,意思是下降;减少。]池水的透明度,呈现良好的水色。

图为:绿球藻

控制水色的作用

刺参为沉积食性,主要摄食池底的底栖藻类和有机碎屑等物质,肥水可增加水体中的生物饵料,从而降低人工饲料的投喂量,节约成本;并且天然饵料中含有许多的活性物质,能够强化刺参的营养、促进刺参免疫力和生长。

刺参喜暗环境,肥水可以降低水体的透明度,降低池底光线强度,有利于刺参栖息和生长。

池塘底部大型藻类的萌发及生长需要一定的光线强度,适当的肥水可减弱池塘底部光线,能够有效防止有害杂藻的繁殖和蔓延。

适当肥水可以降低透明度的同时,降低池塘底部的温度,有利于刺参的安全和生长。

肥水后池塘中的微藻通过光合作用提高池塘中的溶氧量,降低水中的氨氮含量,起到改善水质、增强水体自净能力的作用。

图为:舟形藻

池塘常见水色

草绿色:以绿藻为优势种,较稳定,是养参理想水色。

棕绿色:一种是绿藻和硅藻的混合相,是理想水色;另一种是绿藻和甲藻的混合相,是水质老化的信息,容易演变为红色水。

红棕色:为硅藻藻相,有一定水流时较稳定,是养参理想水色。

暗棕色:是赤潮水色,多由甲藻、鞭毛藻等组成,是水质极度恶化的标志。

**水:以金黄藻为主,俗称黄酸水,**水色。

白浊水:以浮游动物为主,**水色。

浑浊水:分为有机碎屑和泥浆浊水,前者水中溶氧偏低,是**水;后者早晚溶氧变化不大,且偏高,是较好的养参水质。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