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在各养殖水体中暴发的疖疮病和孢子虫病,来势凶、传播快、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高,给广大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小编就和大家简述鱼疖疮病的症状,鱼疖疮病如何防治。
鱼疖疮病的症状
1、病原
疖疮型点状产气单胞菌,为革兰氏*性短杆菌,两端圆形,大小为0.8~2.1m×0.35~1.0m。单个或两个相连,极端单鞭毛,有荚膜,无芽孢,染色均匀。适宜温度为25℃左右。
2、症状
鱼疖疮病患病初期,鱼皮肤及组织发炎,随着病情发展,这些部位组织内出现脓疱,患部隆起红肿,用手摸有柔软浮肿的感觉。脓疱内部充满脓汁和细菌。脓疱周围皮肤和肌肉发炎充血[局部的血管血量增加,血流加速。],隆起皮肤先是充血、出血,再发展到坏死、溃烂形成溃疡。严重时肠也充血。鳍条裂开,鳍基部充血。
患病鱼多在其背鳍基部的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红肿处凸出体表,触之有流动感,刺破患部有灰白脓液流出。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常离群独游。解剖疖疮处有灰白色或红灰色脓液流出。
3、流行情况
此病无明显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犹以鱼体经捕捞折腾或长途运输后易发病。一般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污浊、养殖密度过大、水质较肥、鱼体受伤等条件下易发生此病。本病虽属慢**,死亡率低,但可造成病鱼生长缓慢或停止,鱼产品品质极差,使养殖经济效益降低。
鱼疖疮病如何防治
1、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可按每亩(水深1米)首次施用量1公斤,以后每隔15天施用1次,用量0.5公斤。也可用常规使用的生石灰溶液、沸石粉等水质改良剂优化水质。
2、防止鱼体机械性损伤:在扦捕、搬运、注射、放养时,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3、用虫克星、硫酸铜、敌百虫、苦楝皮等杀虫剂杀灭水中鱼体外寄生虫[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以防寄生虫侵害鱼体,鱼体受损而感染此病。
4、鱼种应按时注射**,增强免疫力,注射**后可用3-5%的食盐水或20克/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浓度的高锰酸钾液浸泡10-15分钟。
5、如少量鱼体受外伤,可用新鲜大蒜汁抹擦2-3次。
6、养殖期间,每隔15天按0.3-0.5克/立方米二**氯液全池泼洒。
7、将中药五倍子捣碎,用开水全部溶解后,用池水稀释全池泼洒,用量为2-4克/立方米。还可每亩(水深1米)用大青叶[大青叶,中药名。]5公斤加黄连1公斤加水3次煎汁至药液为20公斤,全池泼洒,连用[◎ 连用 liányòng[use together;use in succession;go consecutively] 连起来使用“个”和“俩”不能连用...]3天可防治本病。
8、内服药物:每100公斤吃食鱼用三黄粉0.5-1公斤拌5-10公斤饵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3-5天;每100公斤鱼用丁青散20-50克拌粮投喂(地丁、大青叶、大蒜粉按5:3:2比例混合制药);每100公斤鱼用土霉素0.5公斤制成药饵,投喂4-6天;在200-300公斤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粉100克拌匀投喂,每天2次,连用3-5天;在饲料中按每公斤拌四环素0.25克,连用3-6天。
以上就是鱼疖疮病的症状,鱼疖疮病如何防治的内容了,鱼疖疮病就如人的身体上长"疮",普通人稍不注意还容易与赤皮病[赤皮病又称出血性**病,赤皮瘟、擦皮瘟等。]混淆,有时疖疮病也并发赤皮病,两种情况需加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