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点[钢材中的白点拽在钢的纵断面上呈光滑的银白色斑点,在酸洗后的横断面上则呈较多的发丝状裂纹。]病、白斑病[白斑病,是医学上对以皮肤白斑为主要症状的一些疾病的统称。]是温室甲鱼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病害之一,尤其以养殖时间在60天以下小甲鱼为严重,传染快、死亡率高。白点病、白斑病两者症状在一定程度上颇有相似,但其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却截然不同,白点病的病原菌属于细菌类,而白斑病则为真菌类,因此应仔细辨别,避免错误用药。当前正值新一轮温室甲鱼投苗期,有必要对甲鱼白点病、白斑病的防治知识做进一步的了解。
1、症状
白点病:全身均可分布,呈白点状,白点如半粒米粒大小,以腹部多,病灶略向外突出,用手挑压可将白点去除,留下一小眼。
白斑病:甲鱼身体各部位皮肤上都有寄生,主要分布在背部,呈不规则斑块状,每块面积0.5~1.0cm2,白斑处表皮逐渐坏死,甚至出血,病甲鱼食欲减少,爱在料台上停留。将发病甲鱼置入水盆中,使水淹没甲鱼身体,可见甲鱼背部有一块块白斑,用手擦拭无影响。
2、病原
白点病:多为产气单胞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等)。
白斑病:病原为毛霉菌,属真菌类毛霉菌科。
3、发病原因
白点病:此病发生流行与稚甲鱼体娇嫩,皮肤易受机械损伤以及温室的养殖环境有关。温室里水温一般控制在27~32℃,此温为白点病发病的适温,此外,温室养殖中大多数是用锅炉加温,由于空中的雾气过浓,削弱了光照强度,为病原体[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创造了良好的繁殖条件,再加上换水频繁,水温不稳定,更易引发白点病。
白斑病:甲鱼苗进池前不慎受伤,甲鱼体消毒不严,甲鱼的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过大等,容易造成病原体对甲鱼体的感染。此外,室内气温较低,甲鱼池控温差,池水清瘦也是引发此病的原因之一。
4、预防措施
白点病:①清塘消毒工作做到位;②适宜的放养密度;③pH值保持7.0-8.0;④甲鱼苗做好消毒药[消毒药,中药名。]浴工作。
白斑病:①清塘消毒工作到位;②细心操作,不使甲鱼体受伤,放苗时做好消毒药浴工作;③培肥水质,尤其是在新池新水中,霉菌有迅速殖繁殖的倾向;④慎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因抗生素有促进此病发展的作用;⑤pH值保持7.0~8.0。
5、参考治疗方案
白点病:如果发病情况比较严重,则外泼“强力霉素”2-3g/1立方水,隔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次;如果病情轻微,则外泼“**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8-10g/1立方水,隔天使用一次,连续使用2次。
白斑病:中药“五倍子[五倍子是倍蚜虫寄生在寄主漆树科植物叶组织内形成的虫瘿长大而成的,盐肤木(五倍子树)是否结倍或产倍多少,关键就在于有无倍蚜虫的产生。]”不但有收敛作用,而且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对治疗白斑病有一定的效果。将“五倍子”捣碎,用开水浸泡后,连渣汁一起全池泼洒,如果水质清瘦,每立方水体使用“五倍子”30~40g;如果水质较混,每立方水体使用“五倍子”20g即可。假如使用“五倍子”的治疗效果仍不够理想,则可考虑再泼洒“戊二醛[戊二醛, 分子式为C5H8O2,带有**性气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溶于热水。]”进行治疗,每立方水体使用“戊二醛”3~4g。有时甲鱼爆发白斑病的同时,会伴随着白点病的发生,此时除了使用上述的治疗方法外还应往养殖水体中加泼“**土霉素”或“强力霉素”,杀灭白点病的病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