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份,随着温度的升高大部分池塘
[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小龙虾
[小龙虾(学名:Procambarus clarkii):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体色开始慢慢变红,蜕壳时间延长,发病情况也有所好转。但是高温期小龙虾池塘依旧有其它问题出现,综合近期情况主要为:蓝藻
[又名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水草
[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笼子里死虾三大问题,下面为大家一一解析。
1、蓝藻问题
池塘暴发蓝藻主要是水体中残饵粪便积累、过多的使用肥料、烂草等大量释放氮、磷营养元素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起的。蓝藻的主要危害是:①蓝藻死亡
[死亡是相对于生命体存在(存活)的生命现象,意指维持一个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学功能的永久终止。]后会释放神经性毒素、肝毒素,这两种毒素在水中大量积累后会导致虾中毒死亡;②夜间或死亡后大量消耗氧气,导致池塘缺氧
[缺氧(hypoxia),是指当组织的氧供应不足或利用氧障碍时,导致组织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
那么怎么防控蓝藻呢?首先蓝藻喜欢静水,保持水体适当的流动可抑制其生长,即适当多开增氧机或者打循环水
[循环水主要有工业和家用两种,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节约用水。];其次蓝藻喜欢高氮、高磷的水体,进入高温期少下无机肥,多用菌(“三环活力源”+“利菌多”+“利生多”)分解残饵粪便消耗过多的氮磷营养;最后蓝藻大量暴发时,有条件可以先换表层1/3的水2-3次后,再大量的补菌抑制其生长。蓝藻死亡时会释放大量毒素,因此蓝藻多的池塘还需要多用“碧水安”解毒,降低其毒素积累的危害。
2、水草问题
温度升高再加上梅雨季节雨水比较充足,很多池塘水草都有上浮
[上浮指的是一种竖直向上的运动,如物体在液体里向上浮起来。]的现象。多数养殖客户发现上浮的水草还有白根,活力还很好就不想捞出来。实际上浮的水草只要表层水温升高后,极易腐烂。其次上浮的水草过多,小龙虾喜欢呆在里面“歇脚”,而经检测发现上浮的水草里面的溶氧明显低于旁边清水区域,小龙虾长期趴在草里面,易出现缺氧发软,甚至死亡的现象。
那么近期水草怎么管理呢?第一,水位不要太深,水太深后根部受到的浮力比较大易上浮,因此建议保持水草草头离水面10-15公分能见光为宜;第二,适当捞出一部分上浮的水草,不要让浮在水面的水草太密集,避免水草内部缺氧;第三,准备第二季养虾的客户一定要清塘处理完第一批龙虾后再重新种植轮叶黑藻(灯笼泡),避免之前遗留的虾“闹水”导致水浑,水草长不起来。
3、地笼里死虾问题
近期天气不稳定,很多客户都碰到地笼里面死虾比外面还多的现象,更有严重的笼子里面的虾全部死完。其主要原因:①虾缺氧活力差;②变天
[释义:1、古谓九天之一。]降温造成底热,返底严重导致虾进笼后死亡;③长期低溶氧,虾吃食差,体质差,虾感染弧菌等细菌导致发软无力进笼后死亡。
处理建议:①昼夜温差大时,夜间注意增氧、打循环水,且晚点下地笼、早点起笼子,笼子的前面两格适当露出水面,能适当缓解虾进笼后缺氧情况;②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变天前“底居安”(6亩/包)改底,平时7-10天“底居安”(6亩/包)改底一次;③密度较大的池塘虾易缺氧,继发弧菌病死亡,天晴溶氧高一点发病死亡少、变天缺氧会导致死亡加多,注意平时10天左右用“优肽”(3亩/瓶)杀一次弧菌,防细菌感染引起虾子无力死亡,同时变天时注意及时增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