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鲷养殖之培育管理技术


在鱼苗[也叫“鱼花”。]的培育过程中,如果能够保持良好的水质,可提供充足的饵料(包括天然饵料[天然饵料,是一种用动物或则植物制作的钓鱼饵料。]人工饲料),及时防治鱼病和敌害,就可取得成功。日常的管理工作,主要是施肥、投饵、注水[为了保持油层压力和提高油层采收率,由地面把经过净化的水注入油层的措施。]、巡塘和拉网[拉网·中国是中国领先的在线付费研究型社区,在网上接受调查的人,均可得到现金返回、积分累加等回报。]锻炼[锻炼,能提高人们的体质。]等。

(一)施肥法

除了在放养鱼苗前施基肥之外,在鱼苗下塘[下塘镇地处长丰县中部,北距县城水家湖35公里,南距省会合肥北三环仅18公里,是安徽省列中心镇、合肥市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是长丰县中部经济中心、商贸重镇,镇域总面积230平方公里,人口9.2万人,镇区人口4.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8万,建成区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00公顷。]3—4天之后,应当进行追肥。家畜和家禽的粪便,采用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粪浆的方法,每次每亩用量为50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左右。人粪尿,一般每亩泼洒25—30千克,每2—3天施追肥一次。

使用无机肥料,可按所含氮、磷、钾的比例为1:1:0.5进行配合使用,也可以只使用氮肥和磷肥。每次每亩使用化肥的总量为5—7千克,先溶于水,然后再向池中均匀泼洒。各种化肥,一般都是5—7天施肥一次。

(二)豆浆[豆浆(Soybean Milk),中国汉族传统饮品,最早的豆浆为西汉淮南王刘安制作。]培育法

在鱼苗下塘的第一周内,由于个体小,活动能力弱,主动摄食能力差,只能摄食到自身周围水中的饵料,因而每天投喂豆浆需3—4次,豆浆要泼洒均勾,以确保鱼苗张口就能吃到。一天投喂的时间,一般为8时、12时、16时各投喂一次。豆浆的浓度为0.05—0.06千克黄豆加水l升,磨浆时,黄豆和水同时加入。磨好的豆浆,应全池泼洒。一般每亩池塘每天投喂3—4千克黄豆磨成的豆浆,1周后增加到5—6千克,直到夏花出池。

(三)豆浆加饲料培育法

在鱼苗下塘之前10天,采用豆浆进行培育鱼苗。在鱼苗下塘10天之后至夏花阶段,采用豆浆和人工配合饲料结合培育巴西鲷。鱼苗经10天的培育,活动能力增强,具有一定的主动摄食能力,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此时,仅投喂豆浆已难以满足其保持最佳生长所必须的营养,为此,则应补充粗蛋白质含量为32%左右的破碎人工饲料。开始时,每亩池塘每天投喂7—8千克黄豆磨成的豆浆,并补充投喂适当的人工配合饲料,以后每天增加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以逐渐替代豆浆。

(四)注水

鱼苗下塘时,水深一般为40—60厘米左右,以后应随着鱼体的长大,分期注入新水。鱼苗下塘初期,个体小,池水可适当浅些,水温容易升高,有利于有机肥料的分解和天然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促进鱼苗生长。随着鱼苗个体的逐渐长大,鱼苗对氧气的要求增加,活动空间也要扩大,而且肥料、鱼苗排泄物、浮游生物尸体及残饵也增多,其分解和转化要消耗大量的溶解氧[溶解在水中的空气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以至溶解氧下降,水质**,影响鱼苗的正常生长。因此,要及时注入适量新水,以改善水质。再经过一段时间,池水渐浓渐老,又需加注新水。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水色和鱼苗生长的具体情况而加注新水,通常在鱼苗下塘后每隔5—7天注水1次,每次注水15—20厘米。但注水的具体时间和数量,应根据池水肥瘦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水肥时和天气干旱炎热时,可注水、多注水;水瘦或*雨天气,可少注水或不注水。注水时仍需密网过滤,以防野杂鱼和大型浮游动物等随水进入。为防止注水时冲起池底淤泥,注水时间一般在入水口下方放置一个木排或竹排,以缓冲水流。一次注水的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鱼苗长时间顶水,影响体质。

(五)巡塘

巡塘的目的是,在塘边观察水色肥瘦,以决定投饵、施肥注水的时间和数量;观察鱼苗的活动和生长情况,发现病害及时治疗和清除,并根据鱼体大小,决定拉网出塘的时间;发现蛙卵和水草,要及时清除。巡塘的时间,主要是在早晨和傍晚。

(六)拉网锻炼

当鱼苗培育至第17—18天,体长达2.5—3厘米,用肉眼观察鱼鳞已生长整齐时,即可进行拉网锻炼。拉网锻炼的目的在于增强夏花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的体质,提高出池和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拉网锻炼,可使鱼种体内水分含量降低,肌肉由松弛变为结实,也可使肠道内的粪便排出体外,避免运输时恶化水质。同时,密集的环境,会使其受惊,大量分泌黏液,常会败坏水质。经过锻炼后的夏花鱼种,习惯于密集环境,不再分泌很多黏液,有利于运输,也增强了对缺氧的耐受力。

拉网锻炼,应选择在晴天上午9—10时进行。第一次拉网,是将鱼苗围入网内后提起网片,使夏花鱼种在半离水状态下挤压在一起,不断划水以防缺氧,等密集5—10分钟后再放回池内。隔一天后再拉第二网,拉出的夏花鱼种移入事先安装好的夏花网箱内,使之密集,沿池塘四周推箱一圈,让夏花鱼种在箱内顶水锻炼后放人塘内。这样,夏花鱼种经两次锻炼后隔天选择天气较好即可出塘,一般*天不出塘。

将夏花鱼种出塘后放入长方形网箱内并及时划水增氧,使鱼种在网箱内游醒,待体色转为乌黑色,游动敏捷,惊跳灵敏时,即时过数装运。在一般的情况下,鱼苗培育成夏花鱼种的成活率为60%—80%。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