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苗种产业竞争日趋激烈,苗种企业为早出苗、出大苗、出健康苗、要产量、要效益使出十八般武艺。升温育苗[育苗(yùmiáo )就是培育幼苗的意思。]已成为黄渤海苗种产业竞争的焦点。人工促熟种参10月先行,次年早春三月进入产卵阶段,育苗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传统育苗技术实施方法多种多样,如杀菌抑菌、调水养水、增强免疫、调节肠道,尚欠缺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修复[修复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iū fù,释义:(1)修整使恢复原样。]和促进水质结构平衡稳定技术环节。育苗水质修复、水质结构平衡及功能完整性[在信息安全领域使用过程中,常常和保密性边界混淆。]提高、可改善苗种生理健康、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在养殖科技发展的今天,这一理念和技术应用接受生产实践检验。
育苗水质修复是从解决水质营养结构平衡,提高水质功能完整性,提高水质自净能力,调节生态环境平衡入手,促进环境有益微生物繁殖,稳定育苗水质各项理化指标,降低水质有害物质毒性,减轻污染,改善动物生理健康,提高抗病能力,减少发病机率,减少药物使用。
笔者及公司技术团队,从2012--2016年在海参育苗场推广水质修复、健康育苗模式,**技术服务。通过大连瓦房店、庄河、金州以及山东蓬莱、东营河口、威海文登、河北昌黎、乐亭等地多个海参升温人工育苗及常温育苗企业**服务反馈,总结从浮游[浮游,词语,意为:在水面上漂浮移动、漫游。]幼体水质修复到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投喂技术等方面经验,在此与育苗界的同仁和技术人员分享,为海参苗种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尽的责任。
▎浮游幼体及稚幼参培养方法
-时间:3月至6月。
-水温:20-24℃。
-密度:浮游幼体密度0.1-0.3个/毫升[毫升是一个容积单位,跟立方厘米对应,容积单位的主单位是升(L)。]。稚参幼参密度随不同阶段个体、水温、饲喂方法自行调整。
-光照:黑暗或弱光。
-充气:间歇式或连续。
-饵料种类及投喂量:浮游期以生物饵料单细胞藻干粉及酵素为主,如破壁小球藻粉、酵母多肽粉、海洋红酵母粉、海参消化菌素、螺旋藻[螺旋藻(学名:Spirulina)是一类低等生物,原核生物,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体长200-500μm,宽5-10μm,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旋形弯曲,形如钟表发条,故而得名。]粉、盐藻浓缩液,0.2-2克/立方[立方指数为3的乘方运算即表示三个相同数的乘积。]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日,每日分4-6次投喂。
-换水倒池:选育后半池水培养,浮游期逐渐加满水,不换水。附着后每隔几日换水一次,换水量1/3-1/4;附着后至稚幼参培养10-20天倒池一次。
-附着基:波纹板或聚乙烯网片。
▎水质改良修复及解毒
-浮游期水质修复净化:选育的幼体入池时,打底水泼洒“育苗卫士1号”3毫升/立方水体,换水时按照换水量补充3毫升/立方水体,隔日补充泼洒一次“育苗卫士2号”3毫升/立方水体”。
-稚幼参水质修复净化及解毒:拨离后的参苗在保苗期间,倒池泼洒“全效倍力健”5毫升,/立方水体,与“解毒维补健”交替使用。培养一周后再补充3-5毫升/立方水体。
▎饲料配制及发酵投喂
-饲料剂型:***
-饲料发酵:将自配饲料,如鼠尾藻粉、大叶菜、海泥、牡蛎壳粉、动植物及酵母菌体蛋白原料等(合成饲料蛋白含量≥22%)或商品合成饲料+营养强化剂1%(螺旋藻粉、整肠生,排毒硒加钙,多糖等)按干重加入“全效倍力健”0.5%,发酵4-6小时后投喂。
-饲料投喂:按不同阶段、水温、个体大小、密度、生长状况灵活调整。
▎疾病防治
-疾病治疗措施:及时发现,尽早解决。如果是环境生理疾病症状,如:僵黑硬、缩水、肿嘴、伸展活力差、吞排水能力差、摄食量低等,可使用“全效倍力健”5毫升/立方水体,隔天一次“解毒维补健”5毫升/立方水体,10天为一治疗周期。
-如果出现感染性疾病症状,如:化皮、吐肠、寄生虫等,则使用药物消毒剂+“全效倍力健”5毫升/立方水体+“克菌威力健”5毫升/立方水体,进行综合治疗。
-是否感觉育苗不像以前那么繁琐啦?只要用心,您也可做到,做好。
有人提出:为什么不用消杀?不用消杀剂也能育出好参苗!养殖环境修复好了,环境及生理健康改善了,很少看到滑板和大面积化皮了。育苗用药少,苗种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高,质量好。养成参的买回去评价好,长得快,成活率高,少生病,药物使用也少。养成放苗后效果很快可以看到的。
这个科学育苗理念和模式,育保苗人力物力成本低,苗种质量有保障,让养成用户也放心,也是对整个产业负责。
作者:大连金海湾养殖科技有限公司许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