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大鲵隶属隐腮鲵科,大鲵属,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类,是着名的活化石,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具有很高的科研、食用、药用和观赏价值。因此,吸引了不少人进行人工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以下就对人工养殖娃娃鱼以及娃娃鱼养殖周期[事物在运动、变化过程中,某些特征多次重复出现,其连续两次出现所经过的时间叫“周期”。]做个介绍,以供大家参考。
娃娃鱼养殖周期
成鲵喜清静,怕声惧光,一般不集群,白天常单独栖居于水中洞*内,夜间外出觅食,黎明前又回到原洞*,早春时白天也觅食或外出晒太阳。幼鲵有集聚的习性,常成群聚于石缝中嬉戏。冬季大鲵藏匿于洞*中冬眠,每年4—12月为捕食[释义:(1) 一个动物对另一个动物追捕进而食之。]期。幼鲵为捕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Vertebrata)是指有脊椎骨的动物,是脊索动物的一个亚门。]为主,如虾蟹类和昆虫。成鲵捕食无脊椎动物、鱼类、蛙类、蛇类和啮齿类等,偶尔也摄食绿色植物。
如果种群密度高且食物缺乏,则有相互残食的现象。大鲵摄食时,水温急升急降和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恶化易产生反吐现象。呼吸时,大鲵将头露出水面,一般每10—30分钟进行一次,耗氧量白天为20.3—32.8毫克/公斤·小时,夜间为21.7—36.2毫克/公斤·小时。
大鲵的自然性比约为1:1,生殖方式属卵生,体外受精,8—9月为生殖旺季,受精卵经30—40天孵出稚鲵,一般2—3年完成**,3—5年达到性成熟,但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大大缩短其生长周期。
娃娃鱼养殖注意事项
1、水质调节:养殖娃娃鱼应经常保持娃娃鱼池内水质清爽无污染,水体透明度大,溶氧量高,PH值在6.8~7.8间。在实际养殖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残饵和排泄物,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长期保持池水流动。
2、水温调节:娃娃鱼对水体温度要求较严,超出其忍受力会造成娃娃鱼冬眠或夏眠,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必须采取降温或增温措施,确保娃娃鱼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生长环境。
3、防逃跑:娃娃鱼的逃跑能力特强,其陆上或水中运动较为敏捷,并能爬高顶重,稍有不慎便会逃逸,必须时刻注意防逃,养殖池要装防逃设施。
娃娃鱼的数量非常少,所以价值比较高,有的人对娃娃鱼情有独钟,所以也会在家居中饲养娃娃鱼。以上是对娃娃鱼养殖周期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