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及材料
试验在如东县[如东县,隶属于南通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是南通市北三县之一,东面和北面濒临南黄海。]新兴水产品有限公司进行。育苗[育苗(yùmiáo )就是培育幼苗的意思。]池(兼作稚贝[ ...]培育[培育,指培养幼小生物,使其发育成长。]池)700平方米[平方米(㎡,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积的公制单位。](35平方米/个、20个),单胞藻[藻类是植物界最低等的一个门类,因为它们的细胞内含有叶绿素或其他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作有机养料,营**生活并主要以细胞**的方式进行繁殖,所以藻类属于自养型真核生物,其中单细胞藻类,由于它们的个体微小,仅由一个细胞组成,肉眼难以看到,一般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所以在分类学上习惯把单细胞藻类列入微生物的范畴。]培养[培养(péi yǎng),意思是指以适宜的条件促使其发生、成长和繁殖,也指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使其成长。]池320平方米(20平方米/个、16个),池内壁与底均用**产无毒油漆涂抹,配有水、电、气等配套设施。
2.亲贝来源及催产[读音催产 cuī chǎn1基本解释[expedite child delivery] 采取措施促使胎儿产出。]
2003年8月15日中午取如东县东陵虾贝混养塘内壳长3.5厘米左右、规格在140粒/千克左右性腺成熟的亲贝。杂色蛤[杂色蛤,是贝壳类海产品,隶属帘蛤科,学名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南方俗称花蛤(huage),辽宁称蚬子(xianzi),山东称蛤蜊(gala),日文名:アサリ[あ-zaseha]性成熟时,雌性性腺呈*白色,雄性性腺呈淡**。亲贝清洗、吐砂,洗净后用高锰酸钾消毒处理,*干至16日晨,育苗池加满砂滤海水,亲贝置于催产网架上,放在水面下25厘米处充气**催产,2小时后每隔0.5小时停气观察1次。开始排精产卵后,停止充气,催产结束后充气孵化[孵化(incubation)是发生于卵膜中动物胚胎,破膜到外界开始其自由生活的过程。],海水中加EDTA二钠5克/立方米处理。至晚上21∶30止,得受精卵共计40亿粒。催产水温25.6~25.8℃。
3.孵化及选优
海水经暗沉淀24小时以上,经二级砂滤后用1000目滤袋过滤。受精卵采取原池充气孵化,加抗生素1克/立方米。采取自然水温(25~26℃)孵化,孵化时间在15小时以上。8月17日待各池D形幼虫[幼虫,是动物个体发育中颇具形态和生理特点并有胚胎性质的发育阶段;一般具有暂时性专有**或构造以适应其独自生活方式的需要,但在直接发育形式下的幼体则无此情形。]变齐后进行移池选优,选取活力好,上浮能力强,铰合部呈直线的幼虫进行培育。
4.幼虫培育
采用双壳类常规培育方法。海水盐度25~30,水温25~26℃,pH7.8~8.3。D形幼虫投喂金藻作开口饵料,3天后加投角毛藻,幼虫达到160微米以上后,混合投喂金藻、角毛藻与扁藻。单胞藻投喂量根据幼虫肠胃饱满度控制,保持单胞藻量在2万~5万个/毫升。每天换水1~2次,日换水50%以上,每隔2~3天移池一次。每日投饵2~3次。
5.单细胞藻类培养
育苗前努力做好单细胞藻类的培养工作,挑选藻种,做好保种工作。藻类培养采用**培养法,一、二级培养用海水经高温消毒处理,**培养用海水经过100克/立方米漂**处理,沉淀24小时以上,用硫代硫酸钠中和,严格控制光照、充气、营养盐等,保证单胞藻培养正常生产、供给,确保育苗工作进展顺利。
6.**附着及稚贝培育
采用砂底质附着、培养的方法。取海涂洁净无污染的砂泥经煮沸消毒,并用100目筛绢过滤后备用,每池2~3勺,均匀泼撒于育苗池底。每3天连砂带苗移池清洗1次,每天换水量达到100%,水位控制在60~80厘米水深。
7.日常管理
每天进行水温、比重、pH等水质因子的测定,同时对幼虫及稚贝的肠胃饱满度及生长情况进行观察测定,并做好日常工作的记录。
二、结果
1.孵化及选优
采用原池孵化,水温为25.6~25.8℃,孵化密度达到30个/毫升。自8月16日17时至8月17日12时,4个池中的D形幼虫陆续变齐,选优后得D形幼虫35亿粒,孵化率87.5%。
2.幼虫培育
D形幼虫选优后,移入7个育苗池中进行培育,培育密度为10~15个/毫升。幼虫每天平均生长10微米左右,经10天左右培育,大多数幼虫转入**附着期。D形幼虫生长情况见表1。
3.**附着及稚贝培育
刚转入**附着阶段的幼虫平均壳长185微米,数量30亿粒左右。稚贝培育采用砂底质方法,一般3天左右移池清洗1次。初期控制稚贝培育密度在200万/平方米以下,逐渐降低培育密度,经20多天的培育,至9月9日,壳长300微米以上的稚贝数量为20亿粒。杂色蛤D形幼虫发育至壳长300微米的稚贝的成活率为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