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原体
[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红腿病的病原已报道的有副溶血弧菌、鳗弧菌、溶藻弧菌、哈氏弧菌、气单胞菌和假单胞菌等均为革兰染色*性杆菌。]病原体从福建病虾上分离到的病原菌
[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是鳗弧菌(V.anguillarum):从山东省病虾上分离到的病原菌是副溶血弧菌(V.paranaemolyticus)。
(2)流行情况
该病在全国各养虾地区都有流行,常呈急性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达90%以上,使许多养虾场大幅度减产,不少养虾池因此绝产。该病多发生在7月上旬以后高温季节。红腿病也是越冬对虾的常见病。该病的流行与池底不清淤、不消毒,池水交换**,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过大,饲养管理不过细等有关。
(3)病症及病理变化
病虾活动力减弱,在池边水面缓慢游动,或沉底不动,有时作旋转游动或垂直游动;对外界的惊扰反应迟钝;食欲减退或停止吃食。个体消瘦,甲壳与肌肉间空隙大;头胸甲
[头胸甲,是汉语词汇,拼音是tóu xiōng jiǎ,一般指被覆动物体表的坚硬结构。]心区上方由原来的清色透明变为白色,后期变为淡桔红色,形状为三角形。最主要的症状是附肢变红,游泳足最早变红,以后步足及尾肢也呈鲜红色。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附肢变红是由于红色素细胞扩张;头胸甲的鳃区呈**,第二触肢鳞呈**。血淋巴液
[淋巴液是组织液进入淋巴管, 淋巴液和淋巴细胞组成了通常所说的“淋巴”。]释薄,凝固性
[凝固性,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相变过程。]差,甚至不凝固,并失去原来的淡兰色;血淋巴液中有大量细菌,在附肢、肝胰腺、肌肉、肠、鳃等组织**中也都有大量细菌。肝胰腺萎缩,或呈白色、软化,在组织切片中可以看到血细胞包围细菌的团块。
(4)防治方法
对虾红腿病的防治方法可参照对虾瞎眼病的防治方法。也可用弧菌灭活菌苗浸浴或口服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