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据统计,2006年经海南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合格,顺利输往国际市场的海南罗非鱼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和南美
[南美**位于西半球的南部,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滨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白对虾
[白对虾,对虾科海洋生物,原产于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暖水水域,是目前世界上三大养殖对虾中单产量最高的虾种。]两品种共有2430批,重量5.026万吨,货值1.948亿美元,分别占水产品
[水产品是海洋和淡水渔业生产的水产动植物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总称。]出口
[出口(Exports),运货出国,与进口相对应,是指将国内的货物或技术输出到国外的贸易行为。]总批次、总重量、总货值的69.1%、68.3%与75.9%,与去年同期比,批次、重量、货值分别增长49.4%、51.6%和49.9%,创出历史新高。主要输往美国、韩国、日本、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是海南养殖
[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品种。为保障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顺利输往国际市场,海南局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和进口国
[【词语】: 进口国 【拼音】: jìn kǒu guó1 【解释】: 汉语词语,基本释义为 从别的国度、地区购进商品的国家。]有关要求,严格依法把关,对出口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采取了多项检验检疫监管措施:一是狠抓养殖源头,积极稳妥地推进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备案和后续监管工作,有效保障出口养殖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的原料安全。二是抓加工过程监管,对出口养殖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从原料输入到生产加工、包装、冷藏等环节,实施全过程监管,使出口产品安全卫生质量得到有效保证。三是积极帮促水产加工企业完善和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增强企业自检自控能力。四是要求水产加工企业完善和保持加工过程有关卫生质量记录,建立健全出口产品的追溯制度,并建档管理。五是及时收集和掌握进口国新法规、技术措施、风险预警通报情况及农兽药残留的检测动态,为及时应对国外贸易技术壁垒提供信息保障。六是积极推进“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模式,对出口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加强源头监控、过程监管、关口检测,实行“全面残留监控+重点项目”的检验监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