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到开春的季节,我们就不得不坐下来细细谈论下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吐肠的事,其实就海参后口虫导致的吐肠的事,我们已经不止一次在公众号里提起。
但是有件事却值得我们去仔细探讨,之前海参养殖二十多年,后口虫病从来没有如此大规模爆发。后口虫病害发展的迅猛期也只是近几年开始的,那么,是我们做了什么,让海参的后口虫繁殖的这么快?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经过我本人在海参圈走访调查发现,投喂饵料的海参圈更容易中招后口虫病!尤其是投喂了劣质饵料的海参圈。你实际上是把饵料投进去了,但是大部分[拼音dàbùfèn注音 ㄉㄚˋㄅㄨˋㄈㄣˋ解释[much;themostpart;thelargestproportion;majorityof]超过一半的部分 把他所有东西大部分都送掉了[1]-dabufen]人并不会去看海参吃得如何。近期我接到很多人咨询,海参在投完饵料之后突然消失了(回礁),一则海参已经受到后口虫影响体质弱,抵抗不了投喂饵料带来的水质变化。二是,很多饵料只为缩减成本,诱食性太差。
第二,黄管菜处理不得当。春季的黄管菜一定不要用菌去控制,不稳当。大部分人还是对自己的海参圈非常了解的。草能长到什么样子心中有数[心中有数,读作 xīn zhōng yǒu shù 。],对于黄管菜这样的品种,一定不能留到水温15度的时候处理。能早则早,死亡之后必须改底解毒。
第三,秋季开春不注意消毒改底。很多养殖户因为行情不景气[不景气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不兴旺。],为了节省成本,就省去了秋季入冬之前的底改工作,这就给冬季后口虫的繁殖创造了条件。
吐黄肠本质上还是一个应激反应[各种紧张性**物(应激源)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所以在春季应该减少所有对海参有**的工作。
比如说,春季过早进水会**小苗吐肠;饵料投喂不当导致吐肠回礁;乱投糖类导致吐肠恶化。
那么如何预防呢?
就是定期改底,尤其是投喂饵料的海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