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苗种的中间暂养[ ...]:在三疣梭子蟹[梭子蟹,有些地方俗称“白蟹”。]的成蟹养殖中,进行苗种的中间暂养不但可以提高蟹种的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而且容易进行雌雄[词目:雌雄;拼音:cí xiónɡ ;基本解释:1.雌和雄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北朝乐府《木兰诗》2.比喻胜败、高下。]分养[民间群众有分养牲畜习俗,即因家庭劳力紧缺无法继续饲养牛、羊等者,将其送给别家饲养,增值部分实行分成,此俗今已少见。],因此,是成蟹养殖生产中一项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⑴暂养方式:中间暂养主要有暂养池[暂养池是指用来短期饲养水产养殖动物苗种或成品的水池或池塘。]暂养、围网暂养和网箱[网箱,具有存放物品容量固定、堆放整洁、存放一目了然、便于库存清点等优点,同时也提高了仓储空间的有效利用率。]暂养三种方式。暂养池面积应为养成池面积的3%以上,优点是管理方便,便于起捕,缺点是暂养密度较低。暂养池清池后,应用20~30目的雨花网围拦起来,围网高应在0.5米以上,以防蟹种逃逸及敌害生物侵入。围网暂养就是在养成池一角用20~30目的雨花网围成一个暂养区,面积可为养成面积的2%~3%。网箱暂养,每亩养成面积不小于1平方米,箱底必须铺设隐蔽物,优点是灵活、方便、密度高,但成活率较低。
⑵暂养管理:暂养池水深0.5米,透明度4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pH7.8~8.7,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日换水量20%。网围暂养由于是在大水体中,故一般无需换水。放苗后应向池内投石莼、海藻等,同时向池内移植大量的活短齿蛤、兰蛤等小型低值贝类,移植量为100~200千克/亩。暂养15~20天,壳长达2~4厘米,即可移入养成池中养成。
2.雌雄分养:养殖实践证明,雌雄混养的养成率极差,且冬季雌蟹价格比雄蟹高两倍以上。故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养殖过程中逐步把雌雄分开饲养,雄蟹达到商品规格后随时出池上市,雌蟹不论交尾与否卵巢均可成熟,可养到冬季卵巢成熟之后上市。
⑴雌雄的鉴别:当暂养池中的蟹苗[春季是养蟹的关键时期,蟹苗的选择和投放决定着年终养殖的产量和效益。]平均壳长达5厘米左右时,雌雄即可容易鉴别。主要区别是:雄蟹螯足发达,掌节较长,雌蟹则相对较短小;雄蟹腹部呈窄三角形[三角形是由同一平面内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在数学、建筑学有应用。],第一节很短,第二、三节呈锋锐的隆背形,第三、四节愈合,仅有不明显的节缝,尾节呈三角形;而雌性腹部圆大,三角形较宽,且较规则,共分7节,分节较明显。
⑵分苗时间及方法:分苗时间要尽量选在晴天月光充足的夜晚,利用月光充足、蟹子活跃这一特点,通过放水以获取更多的蟹苗。
暂养池的分苗方法是在闸门上安装袖网,长度7.5米左右,末端接一网箱,规格60厘米×60厘米×80厘米,以收接蟹苗。放水时闸门开启不要太大,避免水流过急损伤蟹苗。蟹苗进入网箱后要不断捞出,切记密度太大造成挤压。蟹苗捞出后要立即分拣分放到养殖池内,以尽量减少干露时间。对于池底残留的蟹苗要一一拣出,分养到养殖池内。
3.放苗:放苗前养成池水质条件的测定:放苗前需认真检测养成池的水质条件。养成池的水质指标应为:水温大于等于18℃,温差小于8℃;盐度为18‰~32‰,盐度差小于5‰,pH为7.8~8.6;氨氮小于1毫克/升。
待苗种运到后应准确计数再投放。对于甲壳宽5厘米的蟹苗,小型池塘可在池一边顺风放,大池塘要多点投放。而对于甲壳宽小于5厘米的蟹苗可集中投放,这样便于投饵,因三疣梭子蟹只有甲壳宽长到5厘米以后才分散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