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商品参之池塘建设


  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池在选址、池形设计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协会在咨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方案,供广大业户参考。

  一、选址的条件

  1.水环境。应针对海参的生物学要求选择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建设的地址,特别要求水源无污染,盐度不低于27。
  2.底质[底质是矿物、**、土壤的自然侵蚀产物,生物活动及降解有机质等过程的产物,污水排出物和河(湖)床底母质等随水迁移而沉积在水体底部的堆积物质的统称。]。底质的类别通常与养殖用水的水质、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生物的组成和丰度有关。岩礁底、泥沙底、泥底或几种底质的组合较为适宜海参的生长和繁殖。在自然海区,岩礁底、泥沙底是海参优先选择栖息[栖息,汉语词汇。]的底质,纯泥底海参较少;而在养殖条件下,底质虽为泥底,若配置以适宜的隐蔽、栖息场所[特定的人或事所占有的环境的特定部分,指的是特定建筑物或公共空间活动处所。],同样可以养殖海参;纯砂底质,一般[一般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yì bān,是指一样,普通,总体上,相关文献有唐王建《宫词》。]水质贫瘠,饵料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往往很少,经改造后才能建池养参,如掺进泥土、投放石块[石 shí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等。

  二、池形设计

  1.池形。池形及其走向应有利于[有利于是指对某人或某一事物有利处,能起到帮助与促进的作用。]水的交换,有利于减缓大风、大浪的冲击,一般呈长方形,面积[物体所占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在1.0hm2(15亩)以上。
  2.池深。在自然海区的调查表明,大个体海参分布于较深水层;另外,海参的生长与水温关系密切,池塘深一些,有利于调节水位。在炎热的夏季,水深一些,可以减缓日光的照射,抑制水温的升高;在严寒的冬季,水深一些,可以减缓气温急剧降低的影响,防止水温过低;池塘深一些,有利于海参大个体和种参的生长繁殖。因此,池深的设计应该为水位的调节提供空间,一般池深应在2m以上。如果池子较浅,可顺池塘长轴方向设中心沟,比池底深0.5~1.0m,为海参提供选择栖息场所的空间。
  3.配套设施。养参池塘应有坚固可靠的防波堤,以能够抵御狂风大浪的袭击。池壁护坡可用石头、水泥板;根据风浪大小和土质情况,也可以直接用土堤压实,不进行护坡。应配有进排水系统,进水口和排水口应远离,可设置在池塘的对角线上,尽可能避免难以进行水体交换的死水区,提高水的交换率。

  三、栖息环境的设置

  在海参的栖息环境中应设置必要的隐蔽物,为海参提供栖息和夏眠场所防止大风大浪对海参的冲击。栖息环境的设置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石块。石块或成堆排列,或成垅排列;堆或垅不宜过大、过高,堆的直径和垅的宽可在1m左右,堆和垅的高度宜在1m以内,0.5~1.0m较好,以有利于海参的活动和摄食,有利于扩大海参的附着面积。
  2.扇贝笼、波纹板等废旧物品。该类物资应确保对海参无毒,在使用过程中不向水中释放有害物质;该类物资优点是移动方便,便于池塘清理。
  3.砖瓦和水泥块。建房用的瓦片,一般3片扎成1捆,3捆1堆;砖一般用空心砖,交错排列成堆;水泥块可自行设计为多孔状,以有利于扩大附着面积和活动空间。石块、砖瓦和扇贝笼、波纹板等的覆盖面可以占池底面积的2/3左右。
  4.人造海参礁。浇筑人造海参礁以最大限度地增加附着面积为原则,一般多层、多孔。
  5.大叶藻[大叶藻(学名:Zostera marina),多年生沉水草本。]和大型藻类。大叶藻(也称海带草)和大型藻类不仅可以提供隐蔽场所,还具有提供饵料、改善水质的作用。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