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晴天海参气泡病引起“化皮”死亡处理办法


  辽宁庄河方家屯一海参[海参,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是生活在海边至8000米的海洋棘皮动物,距今已有六亿多年的历史,海参以海底藻类和浮游生物为食。]养殖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面积50亩,南北走向,北面水位0.9米,南面水深1.8米,网礁。2010年放苗,先后放苗2500公斤,2012年春季观察海参数量较多,长势较好。2012年8月初大雨[大雨一般指日(24小时)降水量为25-49.9毫米的降雨或者1小时降水量为8.1~16.0毫米的雨,降落强度和数量较大的雨。]过后,连续晴天高温天气,发现有海参发生气泡病[气泡病就是养殖池水中含氮量或溶氧量过饱和而进入鱼体栓塞在组织内的疾病。],之后出现“化皮[药材简介 化皮 (《岭南杂记》) 【异名】化橘红(《识药辨微》),化州橘红(《岭南随笔》),化州陈皮(《本草从新》),柚皮橘红(《中药志》),毛化(《广西中药志》)。]”、死亡。

  8月8日用简易测试盒测定水质,上午8点半pH值8.2,下午3点pH值8.8左右,溶解氧10mg/L。池塘有水草(海棉花),局部有腐烂,氨氮、**酸盐未检出。水温26.5℃,早晚水温差[temperature difference 物体温度的高低差别数值。]5℃;水体透明度80cm,镜检池塘水中以小型鞭毛藻类[藻类是原生生物界一类真核生物(有些也为原核生物,如蓝藻门的藻类)。]为主。

  观察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海参肉刺根部及表皮有大小不等的白泡,白泡破后形成创伤面“化皮”症状,严重的发生死亡。潜水员到池塘检发病海参,发现池塘北面浅水处海参“化皮”较多,南面深水处“化皮”较少。网礁的礁上面较多,礁下较少。大规格海参居多,小规格海参较少。

  建议“碧水安”3亩/瓶+“速解安”2亩/包,一天两次(上下午各一次),连用两天。第三天“慧碘”2亩/瓶一次,用药后“化皮”海参创伤面逐渐愈合。

  分析:高温季节大雨过后连续晴天是海参池塘气泡病的发病高峰时期(春季化冰期间也是气泡病发病高峰,见上周每周一例病例228),主要原因是大雨引起倒藻,晴天后小型藻类大量繁殖,产氧能力强,排淡后水位比较浅,尤其在立秋之后晴天光照强、升温快、早晚温差大使中午水中气体饱和度快速升高,导致海参发生气泡病。(利洋水产药店青堆店张新林提供2013.01.31)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