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浆膜[浆膜(serosa )包括胸膜、腹膜、**鞘膜和心包膜,是衬在体腔壁和转折包于内脏**表面的薄膜,它分为两层,分别是浆膜壁层和浆膜脏层,贴于体腔壁表面的部分为浆膜壁层,壁层从腔壁移行折转覆盖于内脏**表面,称为浆膜脏层。]丝虫病[丝虫病是指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Serofilariosis)是由猪浆膜丝虫寄生于猪心外膜[心外膜(epicardium)是心包膜的脏层,其结构为浆膜(serous membrane),它的表层是间皮,间皮下面是薄层结缔组织,与心肌膜相连。]淋巴管[淋巴管(lymphatic vessels)由毛细淋巴管汇合而成。]内引起的。分布于我国北京、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福建等地,危害性不很严重。那么,怎么预防猪浆膜丝虫病的发生呢?一起了解一下。

怎么预防猪浆膜丝虫病

猪浆膜丝虫病病原

怎么预防猪浆膜丝虫病

猪浆膜丝虫(Serofilariasuis)是由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吴淑卿、负莲于1979年在我国猪体内发现的一个新种。虫体[《虫体》是连载于起点中文网的一本异术异能类小说,作者是妖楠。]呈细长的线状。雄虫长20~23mm,尾部指状弯向腹面,长85~95mm,*前*突3~6对,舡后*突3~6对,左右交合刺不等长,形状相似呈刀状,左交合刺长72~91mm,右交合刺长50~62mm,无引器。雌虫长55~64mm,尾部呈指状弯向腹面,尾端两侧各有1个*突,*门位于食道腺质部的中部稍后方,*门萎缩,胎生。微丝蚴有鞘,可在血液中发现,在血液中带鞘微丝蚴的大小为118~139mm×6.2~10.4mm。

生活史尚未阐明。据推测,中间宿主可能是淡色库蚊。成虫寄生于猪的心脏、肝脏、胆囊、子宫、膈肌、胃、肋膈膜、腹膜及肺动脉基部的浆膜淋巴管中。

猪浆膜丝虫病流行特点

在**有规律的饲养环境中,感染猪病症不明显,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极低,经长途运输、遇突变恶劣气候,造成应激,致使病猪免疫力下降,导致心肺功能障碍,病情急剧变化,引起猝死,死亡率1.08%~1.6%。微丝蚴发现于血液中。

猪浆膜丝虫病临床症状

病猪多为精神萎顿,眼结膜严重充血,有粘性分泌物,心区疼痛,心收缩无节律,易产生惊恐反应,呈心悸状,汗液分泌多,粘膜发绀,呼吸极度困难,鼻翼牵动快,呼吸频率为60~80次/min。呈腹式呼吸,伴有肺炎症状,突然惊厥倒地,四肢痉挛抽搐而死,从发生症状评戏死亡仅几分钟时间。病变多在心脏纵沟和冠状沟血管丰富处附近浆膜内,可见形状不一、大如赤豆、小如粟粒或长条弯曲的透明包囊,有些包囊形成寄生性结节,结节中虫体有的部分钙化[钙化(calcification) 有机体的组织钙盐的沉着而变硬,例如儿童的骨骼经过钙化变成**的骨骼,又如肺结核的病灶经过钙化而痊愈。]或完全钙化,透明的包囊内可清楚地看到蜷曲的白色虫体。

猪浆膜丝虫病病理变化

虫体大多寄生于猪心外膜的淋巴管内,导致淋巴管扩张,使病猪心脏表面呈现病变,在心纵沟附近或其他部位的心外膜表面形成稍微隆起的绿豆大、灰白色、小泡状的*斑;或为长短不一、质地坚实的纡曲的条索状物。陈旧病灶外观为灰白色针头大钙化的小结节,呈沙粒状。病灶数目通常在一个猪心可见1~2个,但也有多达数十个的,散在地分布于整个心外膜的表面。该虫在猪体内寿命短促,发现时多已死亡钙化。做病理切片时可见到虫体寄生的淋巴管内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钙化灶内有肉芽组织增生。据某些屠宰场检查,虫体死亡钙化的占98%,说明家猪对虫体具有很强的抵抗力,故致病性不甚明显,严重者可引起心包粘连。

猪浆膜丝虫病防治措施

目前尚未见有对本病的防治研究报告。不过,有一些预防措施可以采用,饲养环境和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对长途运输中的猪要加强管理,防发生猝死。做好卫检工作,削掉心脏上的病灶。

猪浆膜丝虫是近年国内在家猪体内发现的一新种,感染猪可因饲养环境的改变而造成猝死,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要多加注意。以上就是怎么预防猪浆膜丝虫病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