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蚯蚓是对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主要是利用其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快、繁殖力强、喜食畜禽粪便及肥沃土壤的特点,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同时,蚯蚓还有药用价值广、经济价值高的优势,养殖生态蚯蚓,可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这是一种循环经济的生态养殖系统。猪粪[猪浑身是宝,毫无废物,连猪粪都是农业绝好的肥料。]发酵养蚯蚓是一种处理猪粪的有效手段之一。

猪粪发酵养蚯蚓

猪粪对于一些养猪大户来说,已经成了很头痛的事情,有的还被环保局找去谈话要求整改。猪粪污染在偏僻的地方也许问题不那么严重,但在一些很注重环保的地方,猪粪处理不当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猪粪发酵养蚯蚓

人工饲养[新生狗 宝宝 接纳新成员,主人要知道如何照顾新来的宝宝,才能使它安全地度过过渡期。]蚯蚓的方法很多,饲养方法要根据饲养目的和饲养条件而定。下面介绍一些适于猪粪养蚯蚓的方法。

一、蚯蚓盆养法

利用花盆、塑料盆及其它废旧陶瓷器进行饲养。此法适于室内进行试验研究的小规模饲养,因为此法饲养简便,容易管理,操作方便,饲养条件易于控制,试验数据也容易测定。但是由于盆的体积小,不能多养,因此难于在生产上应用。

盆养蚯蚓时,装入的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为盆高的3/4,每盆投放蚯蚓约100~200条为宜。由于盆体小、盆内湿度和温度受环境影响而发生较大的变化,如饲料易于干燥,温度高低变化明显。因此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盆口可加盖塑料薄膜[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用于包装,以及用作覆膜层。],同时经常喷水,以保持盆内饲料的适宜湿度。或随着外界气温的高低经常移动放盆的位置,以调节盆内的温度。此外,盆养的饲养时间不宜太长,多以30~60天为宜。

二、蚯蚓池养法

国内饲养蚯蚓多采用这种方法,建池养蚯蚓适用于室内外饲养,饲养池用红砖砌成长50厘米、宽50厘米、高15厘米的池。池内外壁不抹水泥或石灰,以保持通气。池底可用水泥地板,也可用泥地面,但要打实铲平。每个池的四角底部留一个小口,以渗出过多的水分,洞口要用塑料网或铁丝网盖住,以防蚯蚓外逃或其它有害的动物入内为害蚯蚓。如果投入的蚯蚓量不大时,可把池分隔成若干个小池,这样不但便于饲养管理,而且还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室内建池饲养可以选择旧猪房、鸡舍,其室内必须保持*暗和潮湿,光线不宜过强,但要通风良好以免影响蚯蚓的生长繁殖。

三、蚯蚓土沟饲养法

在养鱼、养鳖、养青蛙等饲养场内或周围,选择背光、潮湿、排水良好的地方,挖宽60厘米、深40厘米、长1米的沟,在其周围筑起高出地面20厘米土埂,以防止地面水流入。再将沟底和四周沟壁打实后,放入高30厘米的饲料,再放入蚯蚓3000~5000条,后在饲料上面铺上一层杂草,再盖上塑料薄膜,以防日晒雨淋。放进蚯蚓后,要定期喷水保湿,沟内饲料吃完后要及时补充,并且要定期采收[采收是指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入药部位或**已符合药用要求,产量与活性成分的积累动态已达到最佳程度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从田间将其收集运回的过程。]蚯蚓。这种方法投资少,收效大,适于供给家禽、鱼、鳖、青蛙的动物性饲料。

另外,在甘薯、白菜、玉米等作物的农田中,都可以饲养蚯蚓。

在这里是想告诉大家,如何利用猪粪增加养猪收入,同时解决环保问题。出售也许是简单的办法(出售给种植户)。如果你将一吨猪粪(干)用来养殖蚯蚓,可以养20公斤左右的蚯蚓。

蚯蚓为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适应能力很强,地球上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都广泛分布着蚯蚓。蚯蚓是杂食性动物,饲料来源广泛,酒糟、果皮、菜叶及生活垃圾等都可作为其饲料。猪粪可以用来养蚯蚓,把新鲜的猪粪收集起来堆放,每堆摊开晒到七成干,再加入20%的泥土地、3%的麦麸和米糠,用塑料薄膜将粪堆封严,7天左右猪粪就发酵了。然后将发酵后的猪粪平铺在坑内,上面用青草或草帘等物盖好保持湿润,10天左右即可。

发酵好的猪粪进行分堆,然后把蚯蚓种放入,每隔3-4天投喂一次料,蚯蚓吃的饱生长快,产量高。

猪粪养殖蚯蚓技术

场地的选择: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要求,选择离猪场较近、地势平坦、温暖、潮湿、植物茂盛、天然食物丰富、僻静、没有污染、接近自然环境、水源方便、土壤柔软,富含腐植物、能灌能排、日光照射充足(避免阳光直射)的地方。

引种:蚯蚓品种很多,但多数不适于人工养殖,我国常用的品种为“太平二号”。蚯蚓属低等动物,遗传变异性较大,加上人工养殖密度较大,几代同床养殖,很容易照成品质退化,出现生长缓慢,繁殖率下降等现象,所以养殖之初选择优良的蚯蚓十分重要。

蚯蚓的基料[基料,又称彩。]和饲料:基料是蚯蚓栖息的物质材料,同时又是蚯蚓的食物来源,养殖成功与否,基料的好坏起着决定性作用。以猪粪、稻草或瓜果混合为基料,基料要求密度小、压力小、含水高、保水性好、透气性强,以适应蚯蚓的生长需求。将新鲜猪粪60%,草料40%,加入一定量的EM菌发酵液和红糖拌匀,浇水,使其在55%~70%之间,堆积高为1m左右,让其松散不要压实,盖地膜密封厌氧发酵20天备用(每周翻堆一次、添加水分)。

建立养殖床:蚯蚓养殖床建立在地势平坦、土质松软、没有大块的土块、能灌溉能排水的地方。首先将地面平整,将发酵好的基料均匀的铺在地上,铺设厚度为10cm左右,宽度为1.0m左右。铺好后将蚯蚓种均匀的洒在基料上,蚯蚓要洒均匀,一般每平方米可以投放0.25kg~0.40kg,夏季密度可以小些,冬季密度大些。铺好蚯蚓后,在蚯蚓上面再铺上一层基料,基料上面覆盖一层稻草,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铺好后在基料上浇上适量的水,一天后进行检查。如果出现蚯蚓逃跑,萎缩,死亡,肿胀,要查明原因,可能是基料没有发酵好,应从新发酵(好在建立养殖床前用基料做预备试验)。养殖床之间要有1m左右的空隙,以便加料和管理。

猪粪养殖蚯蚓饲养管理

温湿度[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近代测量技术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和PH值:温湿度对蚯蚓的生长发育有重要的影响,生长温度为5℃~30℃,适合温度为20℃。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利其生长,0℃以下会冻死蚯蚓,当温度超过32℃时,蚯蚓就会停止生长,40℃以上时蚯蚓出现死亡。蚯蚓的生长发育水分在60%~70%之间,孵化期水分在56%~66%为宜。蚯蚓的生长繁殖与PH有密切关系,生长环境和基料的PH在6~8之间,适宜为7,超过这个范围蚯蚓会出现脱水变干、萎缩、反映迟钝、逃逸等现象。

补料:20天左右蚯蚓就能将全部猪粪变为蚯蚓粪,此时需补料。补料时,可以在原饲料的基础上覆盖新料,根据蚯蚓的食量确定加料量,饲料要铺设均匀,再加上稻草,经常浇水保湿。

浇水:为了确保蚯蚓正常生长,特别是夏季,每天至少要浇一遍水,水不能有污染,水流量不宜太大,一定要浇透,使上下层料接上,好选择温度较低的早上或晚上浇。

养殖床的管理:蚯蚓养殖床中不能混入其他杂物,并且要经常疏松,以保证空气流通和幼蚓成活,养殖床之间的过道要保持干净。定期清除蚯蚓粪,以保持环境的清洁。用铁耙翻动养殖床时动作要轻,尽量把蚯蚓卵埋入基料中,以免影响孵化率。

防天敌:蚯蚓养殖出现的病害很少,主要是避免黄鼠狼、鸡、鸭、鹅、鸟、蛇、老鼠等天敌的捕食危害。

猪粪养殖蚯蚓的采收

蚯蚓的世代间隔为60天左右,蚯蚓有祖孙不同堂的习性,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采收,如果不及时采收就会外逃。大小混养还会出现近亲交配,使蚯蚓种衰退。当每平方米达到1.5~2万条,大部分蚯蚓体重为400mg~500mg时,采收成蚯蚓。

夏季每个月采收一次,春、秋、冬季每3个月采收2次,采收后及时补料和浇水,通常一个月加料一次。

通常采用诱集法采收蚯蚓,主要是利用蚯蚓的避光性进行采集。采收24小时前灌足水,不可以过干或过湿。先在养殖床旁边铺1m左右宽的薄膜,将要采集的蚯蚓和基料堆积在薄膜上;用多齿耙疏松表面,根据蚯蚓的避光性,蚯蚓就会往下钻,上层基料基本上没有蚯蚓;然后将上层基料耙去,随后蚯蚓还会因为避光性再次往下钻;再次去除上层的基料,以此类推,反复进行。当去除完基料后,塑料薄膜上剩下的就是蚯蚓。由于基料上还有剩余的蚯蚓,所以还要把基料从新浇到养殖床上,以便剩下的蚯蚓繁殖出小蚯蚓后下次继续采收。采收完毕后对蚯蚓进行称重装箱,如果不马上运输的话要放到冷库中保存,以免腐烂,冷库温度控制在-20℃左右。

蚯蚓是一种多功能生物资源,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垃圾为食。利用蚯蚓资源化处理猪粪,既净化环境、改善土壤,又能作高蛋白饲料,同时又是一味传统中药。以上是对猪粪发酵养蚯蚓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