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鳖和幼鳖的越冬管理


  鳖对环境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的变化较为敏感,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摄氏度[摄氏度是摄氏温标(C)的温度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温标。]-32摄氏度,温度降到16摄氏度以下时停止摄食,温度降到12摄氏度以下即进入冬眠[冬眠也叫“冬蛰”。]状态。为保证稚、幼鳖安全越冬[词目:越冬 拼音:yuèdōng 英文: 释义:犹过冬。],必须抓好管理。

1、加强越冬前的饲养工作。

  越冬前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在16摄氏度以上时多投喂一些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如动物肝脏、鱼虾及螺蚌肉等,以促鳖长得膘肥体壮,体内积累贮存一定的能量,保证越冬期间体内物质的消耗而顺利过冬。

  2、稚鳖的越冬。

  稚鳖指当年孵化的小鳖,其个体较小,适应能力[适应能力,是指—个国家或地区采取有效适应措施的能力,体现资源和制度等方向的综合实力。]较差,不耐寒冷。因此,最好将稚鳖移入室内或搭建简易温棚越冬。先将池水[《池水》是青言之写的网络小说连载于连城读书。]排干后加泥沙30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40厘米厚,注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方放入稚鳖150只-200只,当气温下降至12摄氏度时,稚鳖便钻入泥沙中冬眠,此时再将池水灌满。在稚鳖越冬期间要做好防冻工作,最好将室内温度保持在0摄氏度以上,防止池水结冰而冻伤稚鳖。但也应避免水温过高,若不是温水养殖越冬,水温越过12摄氏度时,鳖会停止冬眠,醒后活动,会消耗体力,降低越冬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

  3、幼鳖的越冬。

  幼鳖指饲养了一年的未成年鳖,它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所提高,一般可以在池内自然越冬。为了提高越冬成活率,也要采取科学的越冬方法。越冬池宜选择阳光充足、环境安静且避风的地方,池中泥沙较少,面积以100-300平方米为宜。越冬前要选晴天将越冬池曝晒3-5天,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并在池边堆放适量有机肥,每100平米用25-40公斤,注水50-60厘米。当水温降至15摄氏度-18摄氏度时将幼鳖放入越冬池,每平方米100只左右。幼鳖入池后,要加强管理,水温在16摄氏度以上时,投喂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适口饲料,以保体膘,同时要注意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清新。

  4、加强越冬管理。

  稚、幼鳖越冬期间的管理,主要是控制水温和保持良好的水质,防止缺氧。因此,要适时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或加注新水。一般稚鳖池15-2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4至1/3;幼鳖池20-30天换水1次,每次20-30厘米。越冬期间也要坚持巡池,注意观察稚、幼鳖的活动和水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意外死亡。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