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池塘水质调节的四个技术措施


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养殖河蟹,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的好坏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河蟹的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速度、成活率的高低,同时也影响成蟹的个体规格、饱满程度、背甲的颜色,以至直接影响养殖效益。夏季水温高,是河蟹的生长旺季,摄食[简介摄食是指机体为个体生存、保障身体各**的功能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量需要所进行的取食行为。]、代谢明显增强,水质容易变坏,如何调控好夏季蟹池水质,营造良好水体环境,是促进河蟹正常健康生长的关键。

一、合理调整水位
蟹池的水位,-般以平台的地方为准,控制在0.8米左右,蟹池四周沟槽的水位有可能保持在l.5米左右。经过长时间的饲养,蟹池水质变老、变肥,对河蟹生长不利,因此需定期加注新水,以改善池塘水质。初夏每l0~l5天加水[加水,将原来各水槽间的塑料软管换成钢管,在钢管和每个水槽正上方都安装一个防尘喷雾喷头,采用4个电磁阀供水,增大了供水量,使整套加水系统每个水槽出水口压力平衡。]l次,每次加水20%o6~9月份每周加水l次,每次加水30%~40%。加水时应加注含氧量较高的新鲜水,以改善蟹池水质,水质污染、恶化的水不能添加,建议同时使用:益菌-80+氨基金解霸(碧水源)7~10天∕一次,平衡水体藻相,菌相,降解水体毒素,改善水环境。

二、控制水色与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
关于清水养蟹:现在依然有养殖户认为清水养大蟹。其实,这是错误的观点。许多经验表明,一清见底的蟹塘或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封塘的蟹塘,蟹产量并不高。并且,在高温期易生病,治疗难度大,易导致亏损。经仪器检测,清水塘[**湘区委员会旧址陈列馆位于八一路。]溶氧含量很低,pH不稳定,硫化氢及**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等有毒物质含量较高,这些因素是清水塘虾蟹易生病的主要原因。因此通常情况下养蟹池塘的水色以淡黄褐色、淡褐色、淡绿色为好,透明度掌握在40~60cm,使清水成为肥、活、嫩、爽的优质水,这样更有利于河蟹的摄食和生长。建议:建议:氨基金解霸+碧水硅藻旺+益菌80,培藻色,平菌相,促生长。

三、增加溶氧,促进池内有机物的**分解
溶氧是影响河蟹生活和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溶氧低,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如饵料系数的升高、厌氧菌的大量繁殖、氨氮**酸盐的升高等。建议使用:底氧99+晴雨底立安。

四、护理水草:
一是受高温影响,水草生长受抑制,以伊乐藻为主要布局的塘口,特别容易受到影响,伊乐藻进入休眠阶段,代谢缓慢,对养盐的吸收减少,加速了塘内水质恶化。二是水草损耗加速,河蟹对水草的摄食量增加,塘内每天都有被河蟹夹断的水草漂起,要及时捞除,以免沉底腐烂污染败坏水质。同时建议:先使用速效底毒康活化水草根部淤泥,隔天使用护草生态宝+益菌80,增强水草的光合作用,促进代谢,清爽水草叶面。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