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淮安区水产技术推广站 王强云
一、病原
体表受伤而导致细菌[细菌(学名:Bacteria)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属于细菌域。]感染引起。从病灶分离出多种细菌,属于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螺菌和黄杆菌等,菌为革兰*性菌。
二、流行特点
该病对幼蟹、成蟹均可造成危害,发病率[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生的病例出现的频率。]高,发病率与死亡率一般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由于该病的病原菌多,分布广,故流行范围较大,任何养殖水体(包括淡水、咸淡水与海水)均可发生。
三、症状与病理变化
患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黑色基本定义为没有任何可见光进入视觉范围,和白色正相反,白色是所有可见光光谱内的光都同时进入视觉范围内。]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中、胸板出现白色斑点,斑点的中部凹下,形成微红色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溃疡,是指皮肤或黏膜表面组织的限局性缺损、溃烂,其表面常复盖有脓液、坏死组织或痂皮,愈后遗有瘢痕,可由感染、外伤、结节或肿瘤的破溃等所致,其大小、形态、深浅、发展过程等也不一致。]斑点,这种黑色斑点在腹部较为常见,溃疡处有时呈铁锈色或被火烧状。随着病情发展,溃疡斑点扩大,互相连接成形状不规则的大斑,中心溃疡较深,甲壳[甲壳(qiào),虾、蟹等动物的外壳,由石灰质及色素等构成,质地坚硬。]上变成洞状,可见肌肉和皮膜,导致河蟹死亡,并造成脱壳未遂的症状。如果溃疡达不到壳下组织,在河蟹蜕皮后就消失,但可导致其他细菌和真菌的继发**染,引起其他疾病的发生。
四、诊断
如果病蟹腹甲发现有黑色斑点,就可初步判断为此病,确凿要从溃疡出分离出分解几丁质的细菌。要注意与维生素[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C缺乏症的区别:甲壳溃疡证在黑斑处有有溃烂,而维生素C缺乏症虽然有黑斑,但斑块位于甲壳表面光滑,无溃烂。
五、预防方法
1、在蟹的捕捞、运输与饲养的过程中,操作要小心,防止受伤。
2、饲料营养要全面,且水质避免受重金属离子污染。
3、易发病池应适当降低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并用15-20毫克/升的生石灰全池泼洒。
4、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使池塘有5-10厘米的软泥。
5、发现病蟹,及时隔离与消除。
六、治疗方法
用2毫克/升漂**全池泼洒,同时每千克鱼体每天拌料投喂甲砜霉素40-60mg或氟苯尼考粉15-20mg,分2次投喂,连用3-5天;或拌料投喂大蒜素[大蒜素(大蒜新素、garlicin)为三硫代烯丙醚类化合物,天然存在于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鳞茎中。]50-100mg,连续投喂3-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