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充分利用水体,提高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综合经济效益,根据生态循环立体开发原则,发挥池塘生产潜力,采取模拟自然环境,结合生产具体条件,讲究科学饲养方法,提高复养并种指数。近年来,我镇大力推广的无公害池塘"鳝鳅虾蟹螺蚌同池共生"新模式,取得了亩产成蟹34千克[千克(符号kg)为国际单位制中度量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青虾[青虾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虾亚目,长臂虾科,沼虾属。]16千克、克氏[克氏综合征 ,是由性染色体异常导致的**功能衰竭,第二性征异常,生精障碍,性功能减退,智能低下综合征群,是导致不孕的常见疾病之一.其血染色体核型以47XXY最常见,占80%,其他可有46XXY,47XXY,48XXXY及49XXXXY等嵌合体型,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本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螯虾23千克、黄鳝3.3千克、泥鳅16千克、草鱼40千克、鲫鱼13千克的效益。
一、池塘条件。池塘为近正方形,四周沟宽8米、深0.6-0.8米,滩面可提水至1.2米,池底为沙质土壤,淤泥较少,水源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良好,注排水设施齐全,塘内设2吨水泥船一只,用于投饵[ ...],施肥和管理。池塘内侧用密眼聚乙烯网布埋入土中作护坡和防鳝、鳅、克氏螯虾、蟹等钻洞。一个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周期开始时,池塘要清淤修补,用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茶籽饼等药物严格消毒,经过滤注水后,施足基肥,培养天然饵料[天然饵料,是一种用动物或则植物制作的钓鱼饵料。],并栽种苦草、伊乐藻等水生植物[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
二、苗种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
河蟹:5月份前放养每千克1000只左右早繁大眼幼体培育的"豆蟹",每亩1800只。
青虾:清塘后即可放养幼虾,每亩3-5千克,或4月份前后放养每千克80尾的抱卵亲虾,每亩0.5千克。
鱼种:清塘后放养每千克20尾左右的异育银鲫鱼种,每亩4.5千克;中后期由于水生植物生长过于茂盛,放养草鱼9千克控制水草。
螺蚌:"清明"节前后大量投放螺蛳、河蚌,让其自然繁殖。
其他品种:常年养殖虾蟹的池塘,由于极少使用剧毒农药,保护了池塘中黄鳝、泥鳅和克氏螯虾天然资源。一般不需要另放苗种,让其在池塘中自然繁殖和生长。该养殖仅在6月份补放了每千克30尾左右的鳝种,每亩0.4千克,补放每千克40尾左右的鳅种,每亩0.6千克。
三、施肥投饵。由于采取模拟自然生态养殖方式,以廉价的肥料(鸡粪)和螺蛳培养和繁殖天然饵料(浮游动物、底栖生物、螺蛳、河蚌、水生植物等),供养殖品种自由觅食。人工投饵仅作为补充,全期共投喂豆饼每亩33千克、麸皮22千克、米糠22千克、小杂鱼等荤饲料43千克。投饵施肥根据天气、水质、天然饵料数量、养殖品种存塘量和生长季节灵活掌握。
四、水质调节。每天早晚巡塘一次,根据天气、水质、浮头情况随时加注新水增氧。正常情况下每周加水一次,每次加水量视池塘蚀水情况,一般注水20-30厘米,保持溶氧充足,水位相对稳定,透明度在25厘米左右,水质达到"肥、活、嫩、爽"的要求。每一个月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以起到调节池水pH值等作用。
五、病害防治。在整个养殖生产过程中,鱼种放养前用3%食盐水浸洗10分钟。虾蟹种放养时用50毫克/升高锰酸钾药浴2-3分钟。在生长季节每半月加喂一次药饵(50千克饵料加土霉素25克,每日两次,连喂3日)。另外,饵料台、工具等经常用漂**消毒。
六、产品捕捞。鳝、鳅、青虾、克氏螯虾常年用地笼张捕,采取捕大留小的方法,只要达到上市规格,都要捕出销售。成蟹在"重阳"节后,傍晚在塘边池埂上徒手捕捉,并结合地笼张捕,直至11月底全塘捕捞,腾塘作下一个周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