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甲鱼(AmydaSincnsis),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养殖户为了节省能源,采用温室[温室,又称暖房,指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施,供冬季培育喜温植物的房间。]与外塘相结合的养殖模式,即小甲鱼在温室中培育,这时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高,加温的燃料成本低,等到外塘的水温[“**水的温度”的一种简称。]升高后,将温室甲鱼转移到外塘,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养殖模式。但甲鱼从温室转移到外塘时,若处理不当,往往造成甲鱼大量死亡。死亡的原因之一是温室水温高,外塘水温低,温差太大,甲鱼无法适应患病而死。另一个原因是甲鱼本身带病或体质较弱,在转入外塘时,环境变化太大,病情恶化,造成大量死亡。还有一个原因是外塘没有清塘[qingtang

]

彻底,外塘的淤泥中有大量的病原体

[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立克次氏体、寄生虫、真菌)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

甲鱼转塘注意事项

。所以甲鱼从温室转入外塘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外塘的清塘杀菌消毒。甲鱼从温室移到外塘之前,要先对外塘进行彻底的清塘杀菌。外塘存积着有毒有害的淤泥,若不彻底消毒,甲鱼很容易很腐皮、疖疮、穿孔等病。而且由于淤泥难以去除,这些病很不容易治好,治好了也容易复发。首先要将外塘中的积水尽可能地排干,再将底泥翻成垄,利用太阳光

[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进行长时间的曝晒,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能**各种病原体,反复翻动土壤,将藏于淤泥中的病原体**。这是消毒杀菌的最好办法。在转外塘的前九天泼洒生石灰水,用生石灰清塘,七天后进水,并试验池水是否有毒性,在确保池水没有毒性后可以准备搬池。

  二、外塘的水位不要太高,利用阳光来升高水温。当外塘的水温达到25℃左右时,方可考虑转池。温室内的气温和水温要逐渐降低,让甲鱼逐渐适应较低的温度。当室内水温与外塘水温基本一致时(温差在2℃之内),方可转外塘。

  三、转外塘时,将甲鱼用淡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十几分钟,再将消毒后的甲鱼放在饵料台的边上,让甲鱼自行爬入水中。

  四、转外塘的前一周要给甲鱼增加营养和添加防病、治病的药物。增加营养的办法是选择好的饲料,并拌入蛋黄、猪肝等,防病和治疗的药物,一般是在饲料中加复合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和动物为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的一类微量有机物质,在人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维生素C、环丙沙星、板兰根、金银花等。特别是添加维生素C,转外塘时,甲鱼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受伤,维生素C可促进伤口愈合和预防伤口感染发炎。

  五、只有健康的甲鱼才可以转外塘。辨别甲鱼是否健康可以从甲鱼的反应敏捷和吃食速度等来判断。转外塘时,千万不要勉强,有些养殖户看别人纷纷转外塘,也跟着转外塘,这是盲目跟从,转外塘要根据甲鱼的健康状况来决定。如果甲鱼反应呆滞,活力不强,吃食缓慢或有其他明显的病害时,一定要先治疗痊愈后再转入外塘。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