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甲鱼的饲养管理技术


1.混养[混养(polyculture)是指同一水体中同时放养两种以上水生动物的养殖方式。]前的准备首先要检查、修整池塘,并用10.5~12千克/100平方米[平方米(㎡,英文:square meter),是面积的公制单位。]的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干池清塘消毒,待药性消失后再进行混养。其次,将幼鳖按大小分级,用3%~5%的食盐或10克/立方米[立方米,读作lì fāng mǐ,它是体积单位,符号m³((这个字符的Unicode编码是33A5)),等于每边长为一米的一个立方体的容积,等于一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浸泡15分钟消毒,并将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即可进行混养。

2.混养密度混养密度应根据养殖[养殖是指培育和繁殖动植物。]方式、幼鳖规格、技术条件来确定。露天常温养殖,一般每平方米可混养150克/只以上的幼鳖3~5只;塑料棚保温养殖,每平方米可混养150克以上的幼鳖6~8只;鳖、鱼混养,鳖的混养规格不能太小,以200~250克/只为宜,且每100平方米混养数不超过30只,到年底可长成500克左右的商品鳖。

3.投饵成鳖的主要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为高蛋白动物性饵料。国内常使用的有螺、蚌、鲜杂鱼、蚯蚓、鲜蛆、畜禽内脏等天然饵料[天然饵料,是一种用动物或则植物制作的钓鱼饵料。]及含蛋白质45%以上的人工配合饵料。天然饵料容易污染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而且有些脂肪含量高,容易**变质,且螺、蚌、蚯蚓等数量有限,来源也不稳定。因此,养殖成鳖时,最好以人工配合饵料为主。为了提高人工配合饵料的养殖效果,生产中常采用如下的调配方法:每份(干重)人工配合饵料加1%~2%的蔬菜汁[蔬菜汁是由各种蔬菜所榨的汁。]、3%~5%的植物油及适量的鲜鱼肉或畜禽下杂。调配好饵料后,可根据鳖口径大小做成软颗粒,按上、下午各1次定点投喂,投喂的饵料以2小时内吃完为宜。

4.水质调节成鳖个体大,食量大,排泄的污物多,加之养殖期水温较高,因而池水极易**变质。养殖期间常采用的水质调节方法有:

(1)换水[《换水》是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进祥。]换水可排掉池中的污物,降低有害物的浓度。通常每3~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占全池水的1/3~1/2。

(2)混养混养少量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以加速排泄废物的转化利用,使水质保持相对稳定。

(3)养殖水生植物[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池中养一些漂浮性水生植物如水浮莲[水浮莲是一种产于原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属于雨久花科,是一种漂浮性水生植物...]、紫背浮萍等,净化水质。水生植物的混养应控制在总水面的1/4左右。

(4)消毒每隔10~15天,交替使用生石灰(15~20克/立方米)和漂**(2克/立方米)进行池水消毒和水质调节,既改良水质又有防病作用。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