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原产于非洲,为热带内陆性鱼类,我国自引入罗非鱼至今,经过不断的发展,在养殖技术、产量、出口贸易等方面,在全球罗非鱼产业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近年来,在我国罗非鱼养殖的主要区域(广东、广西、海南等地),罗非鱼的病害日趋严重,不仅给罗非鱼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制约了罗非鱼养殖业的发展。罗非鱼病害中最为棘手的就是链球菌[链球菌是化脓性球菌的另一类常见的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粪便和健康人鼻咽部,大多数不致病。]病,该病不仅死亡率[死亡率是指用来衡量一部分种群中,一定规模的种群大小、每单位时间的死亡数目(整体或归因于指定因素),是在种群层面上研究的问题。]高,且死亡速度极快,治疗起来极其困难,已然成为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的“恶魔”。
【病原】经过相关专家学者研究,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为无*链球菌。但也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罗非鱼链球菌病是由于多种细菌共同感染的一种病,其中包括无*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病原。
【病因】此病在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恶化,有机物质浓度过高的池塘发病较多。或者由于长期投喂劣质饲料[饲料,是所有人饲养的动物的食物的总称,比较狭义地一般饲料主要指的是农业或牧业饲养的动物的食物。]、饲料投喂不科学以及乱用滥用药物,导致鱼类的抗病能力低下,从而让病原菌更易感染鱼类,导致发病。
【流行情况】此病在我国南方罗非鱼养殖区域都有发病案例,主要流行时间为5~10月的高温阶段,高峰期[高峰期可描述为“投资需求夹杂着消费需求增加的时期”。]在7~9月,流行水温25~37℃,发病率达20~30%,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发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的死亡率可高达60~100%,在高水温季节时,病鱼死亡高峰期可持续2~3周。该病主要威胁100g以上的罗非鱼,但近年来发现100g以下的鱼苗也常有此病发生。
【病症】
外部特征:鱼全身性充血,食欲减退,游动不稳定,在水面打转,无惊恐反应常呈昏睡状;另患该病的罗非鱼都有眼睛发白浑浊、眼球肿大突出现象,正由于罗非鱼患有链球菌病时常有眼球突出的情况,因此很多养殖户多称此病为“突眼”病。
内部特征:伴有腹水、*门红肿外突现象;解剖可见胃肠道内空无食物,肠道有轻度发炎和充血,内部积有大量**或水样粘液;肝脏肿大充血,颜色不均,比较脆弱;胆囊肿大,充满蓝黑色的胆汁。
【防控】
预防:该病重在预防。加强日常的水质和底质养护、投喂管理、环境卫生管理是疾病防治工作中重要的环节。大部分的发病池塘,在养殖管理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实践证明,要减少病害的发生,强化日常管理,防患于未然是极其有效的方式。对此应定期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解毒,并用六抗培藻膏+新活菌王(或黑金神)养护水质和底质,用降解灵+离子对钙防抗应激,如有条件可通过换水或加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视天气、水质、鱼的生理状况科学投喂,不可投喂劣质饲料或大量投喂等。在饲料中适当添加清源、活性蒜宝、本草大康、健长灵等强健体质,提高代谢能力及抗病能力。
控制:先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进行水体解毒,晚上酌情用降解灵+离子对钙着重泼洒在污染重区及鱼**区,为病鱼提供舒适的水体环境,有利于病鱼体能的恢复。同时停止投料。鱼稳定下来后,最好选择较为温和的消毒药(如绿康露)全池泼洒,如果水体较为混浊或有机物悬浮颗粒较多可选用百安威泼洒。晚上酌情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着重泼洒在污染重区及鱼**区,增强水体通透性,有助于病鱼恢复。每公斤饲料添加清源、本草大康、活性蒜宝、福泰、金**各5克,连用7~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