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烂尾病症状分析及防治方法


1、病原体

点状气单胞菌(A.punctata),革兰氏*性[在医学检查中,一般来说,*性代表正常,阳性代表有病或者有**。]短杆菌,极端单鞭毛。在TYE琼脂[琼脂,学名琼胶,英文名(agar),又名洋菜(agar-agar)、海东菜、冻粉、琼胶、石花胶、燕菜精、洋粉、寒天、大菜丝,是植物胶的一种,常用海产的麒麟菜、石花菜、江蓠等制成,为无色、无固定形状的固-qiongzhi]平板上菌落[菌落(外文名colony)是由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堆同种细胞在适宜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落。]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整齐、突起、*白色;28℃培养24小时,菌落直径2mm左右,不产生色素;琼脂穿刺钉子形,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良好;肉汤培养生长良好,均匀混浊,有少量沉淀,表面有菌膜,易破;马铃薯中等生长,菌落淡银灰色。菌体在5—42’C均能生长,43℃不生长,适宜温度25—37℃;在含0%~3%食盐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在4%食盐中不能生长;在pH5.5~10的范围内生长,pH5以下和10.5以上不生长,适宜pH为6~9.5。

糖发酵试验:发酵型,产气。利用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甘露糖、半*糖、淀粉、糊精、**产酸产气;*糖、马皮苷、左阿糖中产酸不产气;不发酵木糖、鼠李糖、棉子糖、水杨苷、卫矛醇。

吲哚试验阳性[一般从医学角度说,阳性,代表有病或者有**,*性,代表正常。],美红试验*性,V.P.试验*性,不还原硝酸盐,蛋白胨水产氨,不分解尿素,石蕊牛奶中产酸、胨化,第四天后产碱,**酶阳性,过**氢酶阳性,精氨酸脱羧阳性,赖氨酸和鸟氨酸脱羧*性,兔血琼脂p型溶血。对青霉素、新生霉素和磺胺噻唑不敏感,对呋喃唑酮[呋喃唑酮( Furazolidone ,曾用名称:痢特灵)是一种硝基呋喃类抗生素,可用于治疗细菌和原虫引起的痢疾、肠炎、胃溃疡等胃肠道疾患。]、氯霉素、土霉素[土霉素为淡**片或糖衣片,属于四环素类,可用于治疗立克次体病,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落基山热、***和Q热,支原体属感染和衣原体属感染等疾病。]、合霉素[合霉素(英文名称:synthomycin;sintomycin;dl-chloramphenicol)是一种用于眼药水成分的化学品。]、金霉素[金霉素(chlortetracycline)金色**晶体粉末,由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ofacieus)发酵产生,发酵液经酸化、过滤得沉淀物,溶解于乙醇后经酸析得粗品,经溶解、成盐得**盐结晶。]、链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多黏菌素(polymyxin)是发现于多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培养液中的抗菌性多肽,有A、B、C、D、E等五种。]、新霉素[一种抗生素,与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同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敏感。

Conroy(1961,1964)从银鲫烂尾病上分离到病原菌[一种引起疾病的微生物,比如**或细菌、病原微生物又可称为病原菌,是指能入侵宿主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有细菌、真菌、**等。]为点状气单胞菌豚鼠亚种。日本若林久嗣等从鳗鲡烂尾病上分离到病原菌为柱状屈桡杆菌。

2、流行情况

该菌为条件致病菌,鳗鲡尾部受伤后经皮肤接触感染,主要危害鳗鲡的鱼苗、鱼种,流行于水温高的季节。人工感染草鱼鱼种,也可发病死亡。

3、症状

疾病早期,在鳍的外缘和尾柄处看到**或黄白色的粘性物质,接着尾鳍及尾柄处充血、发炎、糜烂,严重时尾鳍烂掉,尾柄处肌肉出血、溃烂,骨骼外露,病鱼死亡。在水温较低的春秋季,常继发水霉感染。

4、诊断

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分离鉴定病原菌。

5、预防措施

同赤皮病。

6、治疗方法

(1)全池遍洒呋喃唑酮,使池水成0.5×10-6浓度。

(2)同时投喂鱼泰8号药饲,或将呋喃唑酮拌饲投喂,每100千克鱼每天1~3g,连喂3~6天。用土霉素拌饲投喂也可以。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