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河蟹脱壳高峰期的方法及脱壳期间注意事项


一、河蟹脱壳[在一些计算机软件里有一段专门负责保护软件不被非法修改或反编译的程序。]高峰期的判断方法

1、检查剩饵。河蟹在脱壳前不吃食,如发现连续几天投饵[ ...]后,饵料[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的食物。]的剩余量大大增加,同时,水质没有问题,河蟹也未发病,则表明河蟹即将脱壳。

2、检查体色[昆虫的颜色多数是由体壁和它的衍生物产生出来的,也有的来自不同的皮下组织或血液。]。脱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此条目暂无内容,欢迎您参与编辑,享受分享知识的乐趣。]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腹甲,是龟壳腹甲破裂,应该立即用双氧水清洗伤口,然后涂抹抗生素药品进行防腐。]水锈[水锈就是水垢。](黄褐色)多。而脱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

3、看蟹壳。看池塘脱壳区和浅滩处是否有脱壳后的空蟹壳,如发现有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脱壳了。

4、看规格。对于放养相同规格的蟹种,看河蟹规格大小。脱壳后壳长比脱壳前增大20%,且体重比脱壳前增长了近一倍。在生长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了体大、体色淡的河蟹,则表明河蟹已开始脱壳了。

二、河蟹脱壳期间注意事项

1、需保持安静,同时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不需换水。

2、需将投饵区和脱壳区严格分开,禁止在脱壳区投放饵料,如果脱壳区水生植物[能在水中生长的植物,统称为水生植物。]偏少,应增投水生植物。

3、每次脱壳来临前,不仅要投喂含有脱壳素的配合饲料,力求同步脱壳,而且必须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数量,保持饵料的喜食性和充足性,避免残食软壳蟹。

4、如发现个别河蟹已脱壳,要补充矿物质以及营养盐[自从人们了解到海洋营养元素的存在之后,一直都在关注它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海洋环境科学得到快速发展,以海洋营养盐元素为对象的研究课题,成为海洋有机研究的前沿“热点”之一。],特别是在河蟹第一、第二壳的时候,前期水温低,投饵少,天气多变,河蟹体质较差,脱壳无力,普通的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钙,无机化合物,是无色三斜片状、粒状或结晶性粉末,广泛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畜禽养殖动物的饲料添加剂,用作膨松剂、面团调节剂、缓冲剂、营养增补剂、*化剂、稳定剂等品质改良剂。]等粉剂补钙产品在水温低的情况下不易吸收,要保证成活率[成活率在医学上指病人医治成活的概率,故称“成活率”。]必须加大营养和钙质的补充,特别是维生素和离子钙的补充。

5、巡塘时,如发现软壳蟹,可捡起放入水桶中暂养1-2小时,待河蟹吸水涨足,能自由爬动后,才能放回原池。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