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墉养蟹技巧多


  一、建造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

  选择避风向阳、光照充足、池埂坚固、池坡平缓的池塘,面积3/15~1/3公顷最好,能保水1米以上。在水面以上30~50厘米的池埂上要建防逃设施。建时先围绕池塘挖一圈深30厘米的窄沟,在沟中每隔1~1.5米打一根高出沟边50~70厘米的桩,然后将塑料薄膜沿环沟围好,并钉在立桩上,填上沟中的土,埋住薄膜下缘。

  二、加水植草

  建好防逃设施后,要先清塘消毒施肥,注入新水,然后向池塘中移植水草[一般是指可以生长在水中的草本植物,是许多水生动物的栖身地和庇护所,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以便水生动物呼吸。],由于水草是河蟹栖息、觅食、蜕皮、避署、逃避敌害的场所,因此一定要丰富多样,要求养蟹水域水草覆盖率达到1/3以上。水草品种可以选用水葫芦、蒿草等挺水植物,或苦草、轮叶黑草等沉水植物,或浮萍等漂浮植物,岸边还可种植蔬菜和水花生[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又称空心莲子草、喜旱莲子草、**草。]等。要沿边种,没移活的水草要尽快捞出,以免腐烂污染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

  三、放养蟹苗

  蟹苗的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5月份,由于在蟹培育(即将大眼幼体养成如5分**或扣子大小的幼蟹)阶段容易出现性早熟蟹(老头蟹),因此,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完全围绕预防老头蟹出现进行。

  四、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是养殖业中关于放养畜牧的一种密度。]

  要先大后小,控制幼蟹生长[生长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速度,一般1/15公顷先放40万只,以后随着个体的生长逐渐调整,至Ⅳ期幼蟹后要到4万。

  五、保证水质

  最好保持微流水,水源要清洁,无污染,透明度40厘米以上,pH值7.5~8.5,溶氧高于4毫克/立方分米[立方分米,容量计量单位,符号为dm³...]。水质如有恶化,及时冲水或开增氧机[增氧机是一种常被应用于渔业养殖业的机器。]

  六、夏季降温

  最好保持池塘水温18~23℃。具体做法是:使用**水、冷泉水或水库底层水做水源,勤注水;高温季节要尽量在蟹池边水草上方搭棚遮荫等。

  七、科学投喂

  池塘养蟹要做到“两头精,中间青”。即春、秋两季,天气凉爽,这时多喂精料,以动物性饵料为主,配合饲料和瓜菜为辅。夏季要以青饲料为主。投喂不能太足,使其半饥半饱[半饥半饱,读音bàn jī bàn bǎo,汉语成语,指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Ⅴ期幼蟹后基本停喂,任其自然生长,还要注意不喂发霉饲料。

  八、控制青苔[青苔,是水生藻类植物,色翠绿,细如丝,生长在水中或陆地*湿处。]

  青苔的危害主要是抑制水草正常生长,严重时会覆盖在水草之上,引起水草大量死亡,严重恶化水质,引发蟹大量死亡。河蟹生长期内,一方面可适当培育肥水,抑制青苔生长;另一方面可适当使用硫酸铜[硫酸铜(化学式:CuSO4),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以杀灭青苔。因硫酸铜对软壳蟹有害,所以,在蟹蜕壳期前后不宜使用。使用硫酸铜后必须大量换水,以免影响水草生长。干塘后的青苔可以人工除去,再彻底清塘以杀灭残余青苔。另外,向蟹池加水时,进水口用绢网过滤,可有效防止青苔进入蟹池。

  九、及早防病

  加强水质管理,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一般每隔10~15天,全池泼洒生石灰[生石灰,主要成分为**钙,通常制法为将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的天然**,在高温下煅烧,即可分解生成二**碳以及**钙(化学式:CaO,即生石灰,又称云石)。]一次,1/15公顷用生石灰20千克,既可杀菌又可调节池塘水质。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不使用对蟹有副作用的药物。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