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泥鳅养殖业迅猛发展,养殖面积逐年扩大,与此同时泥鳅的病害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危害较大的是一种以烂身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该病具有危害对象广、发病率高、治疗[通过主观看法,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并作出明确判断。]难度大等特点。
主要症状
早期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表现出体表[(1).仪表。]发黑、离群独游、食欲下降、漂浮于水面等症状,有的病鱼体表某些部位出现数目不等的斑块状充血或出血病灶[定义机体上发生病变的部分。],剖检内脏无明显病变。中期病灶部位皮肤溃烂、肌肉坏死,形成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溃疡,严重时露出红色肌肉,剖检可见脾脏颜色变浅、肝脏肿大有出血点[出血点是指自发性出血不止,危及生命(包括颅内出血),出血的特点是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头大小的皮内形成瘀点或瘀斑,叫皮下出血点。]等。后期病灶面积逐渐扩大,溃烂的深度也逐渐加大,严重时露出骨骼和内脏,解剖时可见肝脏肿大、肾脏肿大,表面有出血点等。
病因
此病多发生在**酸盐[**酸盐,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含量高、塘底有机物多、水质环境较差的鱼塘。此外养殖鱼体表受伤后,养殖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中的病原菌可经伤口侵入,导致鱼发病。引起鱼受伤的原因除了拉网、运输等操作外,寄生虫如车轮虫、斜管虫以及一些固着类纤毛虫的感染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
治疗
(1)调水、解毒[解毒 中医名词。],由于发病鱼塘的**酸盐浓度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应先调水、解毒,才能提高后期用药的效果。临床可用解毒活水素、水质保护解毒剂兑水后全池泼洒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2)发病鱼体质较弱,不宜选用**性较大的消毒剂[消毒剂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要求,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人体之外,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达到控制传染病的目的。]消毒,可选用重碘(复合碘溶液)、菌毒必可(戊二醛[戊二醛, 分子式为C5H8O2,带有**性气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溶于热水。]溶液)、暴血停(45%苯扎溴铵溶液)等温和型消毒剂进行消毒。实践表明,在水体中有机质[有机质泛指土壤中来源于生命的物质,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浓度较低时,使用重碘消毒效果较好,而水体有机质浓度较高时,可使用菌毒必可和暴血停等进行治疗。(3)内服药物,全池消毒后内服消炎药促进伤口早日愈合。另外也可在饲料中添加硫酸庆大霉素,并配合使用应激宁全池泼洒治疗。投喂3天后捞鱼检查可发现鱼体的一些小伤口已基本愈合,根据情况再酌情治疗2~4天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