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通威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张许光唐林凡顾继锐
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头槽绦虫[绦虫,拼音(tāochóng)是一种巨大的肠道寄生虫,普通成虫的体长可以达到72英尺(21.9456米)。]病通常发生在育苗期或标苗期,成鱼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几率较小,病鱼[《病鱼》,黄咏梅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我们这个时代令人痛心的闰土故事。]黑色素增加,口常张开,食量剧减或停食,故又称“干口病”。头槽绦虫的卵在水中孵化后,首先寄生于水蚤上,鱼类吞食水蚤后即可感染此病,头槽绦虫在鱼肠道[肠道是人体重要的消化**,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因此,肠道的状态决定了人的容颜和美丽。]寄生后,造成肠道堵塞,影响鱼的正常生理机能,最终导致鱼发病死亡。头槽头虫病病症[病症,指疾病。]表现为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迟钝;身体消瘦、体色发黑、眼球突出;发病不久便沉于池底死亡;发病前期病鱼*门突出、腹腔大量积水、肠道粗大积水;肠道被绦虫堵塞。
2014年3月,笔者在海南的一口罗非鱼标苗塘发现一例罗非鱼头槽绦虫病病例,通过现场的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后,头槽绦虫病顺利缓解并治愈,现把诊断及治疗情况与大家分享一下。
一、发病池情况
标苗池20.49亩,水深1.5m,放34.4万尾鱼苗,发病时平均15.7g/尾。
二、病症的发现
由于鱼苗是连续性的慢性少量死亡,且外用杀虫、消毒药不起作用,将病症锁定在慢性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中毒和体内寄生虫上。
三、病症诊断
为了确诊病症我们制定了“检测水质—观察死鱼[本片是关于身份错误和得不到回报的爱情的故事,讲述了一伙来自英国伦敦的抢劫犯在抢劫中遇到的种种不可思议的趣事。]—检测**病鱼”的诊断步骤:
1、水质
现场采用哈希的HQ40d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变频功率分析仪是用于各类变频调速系统的电压、电流、功率、谐波等电量测试、计量的新型测量设备,是变频技术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变频技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仪器,更是变频设备能效评测不可或缺的工具。]和DR2800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检测了此标苗池的水质情况:水温25.7℃、溶氧10.85mg/L、pH8.13、盐度11.4‰、氨氮0.32mg/L、亚盐0.006mg/L、硝酸盐1.8mg/L等,这些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基本可以排除水质中毒的情况。
2、死鱼。
下风口可见死鱼,大多数死鱼鱼体溃烂发臭、腹部膨大,可断定并不是当天死亡,而是在池底死亡后**上浮。头槽绦虫病病鱼后期会沉入池底死亡,符合这一特征。
3、**病鱼
在标苗池周边巡捕数条离群独游、反应迟钝鱼苗,仔细观察可发现:发病较轻可游动的鱼体消瘦、体色发黑、眼球突出(图1);发病较重濒临死亡的鱼体腹部膨大,*门突出(图2)。这些都符合头槽绦虫病的表观特征。
经解剖观察:病鱼腹腔大量积水、肠道空食但粗大充水(图3);仔细观察肠道可发现许多2-500px长短不一的白色虫体,有的聚团阻塞肠道,刨开肠道可见虫体为带状具节片且蠕动较轻或不蠕动(图4)。基本可排除线虫病而确证为绦虫病。
观察成虫头节膨大呈心形,在肠道积水中找到幼虫镜检,头节有1个顶盘微陷,两侧各具一个深沟槽(图5),据此可确诊为头槽绦虫病。
四、处理措施及效果
1、常规预防及治疗方法
预防:用50g/L的生石灰或20g/L的漂**清塘,可**水蚤和虫卵,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化学药物治疗:用含90%的晶体敌百虫50克和面粉500克混合成药饵,按鱼定量投喂,每天1次,连喂6天;或拌料投喂40毫克/公斤体重丙硫咪唑,每天2次投喂,连用3天;或拌料投喂48毫克/公斤体重吡喹酮,每天2次投喂,连用3天等方法。
中药治疗:采用榧子散,即榧子、槟榔、芜荑各等份组成;或用香榔丸,由木香、槟榔、大黄、使君子、雷丸组成进行内服和外用治疗。
2、现场处理措施及效果
根据现场的鱼病情况,我们采取了稳妥的中药治疗方法:购买雷丸槟榔散(主要成分是槟榔、雷丸、木香、绵马贯众、苦参等),进行4天的拌料投喂杀成虫(2-4g/kg饲料)和1天的全池泼洒杀水蚤虫卵(100-150g/亩/米水深),一周下来标苗塘的死鱼数迅速减少,病症解决(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