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条件
选择的养殖点水源直接来自小溪流或水渠,水量充沛,水位常保持在2~2.5m,水体[水体 ,水的集合体。]透明度[ 透明度是结晶矿物在磨制成标准厚度(0.03mm) 时允许光线透过的程度。]保持在40~50cm,排灌方便,pH值为7.0~8.5,春季溶氧量≥5毫克/升,夏秋溶氧量在5~6毫克/升,10月后溶氧量在6毫克/升以上。水质[水质(water quality )水体质量的简称。]清新无污染,符合草鱼[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养殖要求。
二、放养[把某些已经圈养的野生动物重新放到野外环境中去,使它们在一定范围之内以原有的生存方式生活。]前的准备
1、清池:放养前排干池水、曝晒池底,清除杂物、残饵、鱼粪、腐殖质以及过多淤泥,对池塘进行底质改良。然后采用干塘方式消毒[消毒 是指**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细菌芽孢的方法。],每亩生石灰用量75~100kg(溶化带热全池泼洒[【词目】泼洒 【读音】pō sǎ 【释义】将水或其他细小东西向外倒洒,使散开。])。清塘消毒7~10天后,注水深达0.8m左右。
2、培肥水质:放鱼前3~5天每亩施入250kg左右发酵后的粪肥,以培肥水质、繁育天然饵料。
三、鱼种[鱼苗经过短时间的培养,体长达到3到13厘米之间的幼鱼称为鱼种,又分为小规格鱼种,中规格鱼种,大规格鱼种。]放养
1、品种选择:选择体形正常,鮱条、鳞片完整,体表光滑,色泽正常,游动活泼,规格尽量整齐的苗种。
2、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使用20~40mg/L二**氯[二**氯(ClO₂)是一种黄绿色到橙**的气体,是国际上公认为安全、无毒的绿色消毒剂。]、3%食盐水[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NaCl),所以食盐水主要是由氯化钠溶液组成的。]、20mg/L高锰酸钾、10mg/L的漂**等溶液进行鱼体消毒,时间一般为5~20分钟,浸洗液一次限用三批鱼种,超过须重新配制。
3、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到4月中旬。
4、放养品种、规格:草鱼种占70﹪左右,搭配其他鱼种(鲢、鳙、鲤、鲫等)占30%左右。每亩具体放养草鱼鱼种600~900尾,搭配放养鲢鱼鱼种100~150尾、鳙鱼鱼种20~30尾、鲫鱼鱼种100~200尾。放养个体规格为草鱼200~300克/尾,鲢、鳙鱼150克/尾左右。
四、养殖管理
1、日常管理:①投喂:饵料以颗粒饲料为主,根据需要加入40~50%的轻草粉或稻草粉,满足草鱼对纤维素等特殊营养的需求。搭配投喂经消毒的新鲜、适口水旱草。投饵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投喂次数为:3月中旬~5月每日2~3次,6~8月中旬每日3次,8月中旬~10月每日4次。每次投料应少喂,以七成饱为宜。②注意巡塘: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以便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
2、保持水体高溶氧状态:1)春季水温20℃以下,保持池塘流水,水体透明度维持在40cm左右;进入夏秋季,逐步加大注水量,水体透明度应大于40cm;进入成鱼大量起捕阶段,水体透明物维持在50cm以上。2)阶段性提高水位:春季水位保持0.8~1.0m,以后每隔15天左右逐次加高水位到5月份满塘水位(1.5~2.5m)。水质调节注意:①进水口设置过滤网;②选择在清晨加大注水量;③结合巡塘,根据水质、鱼类生活状况,考虑是否立即加大注水量。3)应根据养殖池塘溶氧变化规律和溶氧量选择增氧机开机时机。4)使用增氧剂[增氧剂,通过特殊工艺精制而成,复合多种有效成分,通过综合作用,均匀释放溶氧,迅速降解水体毒素,稳定性强,速效而长效,养殖中任一时期均可安全使用,从根本上解决水质恶化问题,改善养殖环境。]:泼洒增氧剂能起到对池水增氧的作用。5)轮捕轮放:从8月下旬开始采取捕大留小、轮捕轮放方式,将已达商品规格的鱼类捕捞上市。
3、鱼病防治:以防为主,在草鱼的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每15天定期每亩用生石灰20千克兑水全池泼洒一次,使水体pH保持7.0~8.5;每15天定期用二**氯全池泼洒一次。草料投喂前用2%的食盐水消毒,每周对草鱼的食场进行一次消毒,每半月内服一个疗程的预防药饵进行预防。发生疑似病情时,采用外洒二**氯,与内服药物如氟苯尼考、大黄素、土霉素、三黄粉及黄芪多糖等药饵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鱼起捕前10天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