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白内障病防治技术



白内障[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病(EyeflukeOfrainbowtrout)

[又名]双*吸虫病[由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Trematoda)所属单殖亚纲﹑盾腹亚纲和复殖亚纲的内﹑外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总称。](PiplostoumdiseaseOfrainbowtrout)。

[病因]病原主要有山西双*吸虫(Piplostomumshanscinsis)和另一未定种囊蚴寄生于虹鳟[虹鳟(学名:Oncorhynchus mykiss)属鲑形目、鲑科,鱼类。]眼球水晶体[水晶体是一款壁纸美化类软件,软件支持Android 2.2。]。未定种寄生于虹鳟眼球玻璃体[人体眼球组织。]而导致白内障,其强度较山西双*吸虫高。

[症状]虹鳟被山西双*吸虫尾蚴[尾蚴,吸虫纲,有些动物的末期幼虫,由第二代胞蚴产生或由雷蚴直接产生。]感染后,导致鱼体焦躁不安,继而于水中打转,少量鱼体色发黑,脑部及眼眶充血,病鱼于水面作跳跃式游泳挣扎。继而游动缓慢,有时头朝下,尾向上,失去平衡,在水面旋转。当尾蚴移动至心脏,导致心脏出血,移至眼球时,导致视血管扩大,破坏出血,从而出现外观头部及眼周围呈鲜红色。由于神经系统及脑部损伤,导致病躯弯曲。入侵尾蚴数量少,死亡低,病鱼表现眼球水晶体混浊,呈白内障症状,部分出现水晶体脱落,瞎眼现象,入侵尾蚴数量多,则死亡高。未定种尾蚴入侵虹鳟途径不清楚。

[流行及危害]双*吸虫病在虹鳟鱼养殖区均有发生。尤其在水鸟较多地区易流行。主要危害鱼苗及鱼种,常造成急性大量死亡,对大鱼引起白内障、掉眼、瞎眼。鱼体死亡主要发生于尾蚴进入鱼体到达水晶体或玻璃体前。到达水晶体后主要引起白内障,死亡量少。

[诊断]检查鱼体水晶体或玻璃体发现囊蚴即可确诊。

[预防]①池塘放养前,用生石灰15000—22500毫克[毫克一种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升或茶饼7500毫克/升全池泼洒,杀灭中间宿主萝卜螺。②已放养鱼塘用硫酸铜0.7毫克/升全池泼洒,24小时内连续2次。③0.7毫克/升二氯化铜[绿色至蓝色粉末或斜方双锥体结晶。]或醋酸铜长期浸泡,杀灭中间宿主。④用水草扎成捆,放于池水中诱捕螺,次日取出,将水草埋入土中,反复数次,诱捕杀灭大部分中间宿主。

[治疗]无有效方法,投喂二丁基**锡药饵,每千克鱼0.25克,连续投喂5天,有一定疗效。

站长微信号

微信扫一扫加好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