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病[病因作用于机体使疾病发生以后,疾病便作为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不断向前演变、推移,经过一定的时间或阶段后,最终趋于结束,这便是发病学(Pathogenesis)所要研究的问题。]情况。
发病池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面积17亩,2006年11月中旬放养罗非鱼[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非鲫、越南鱼、南洋鲫等。]苗29000尾,2007年1月12日发现有大量[基本信息 【词目】大量 【 拼音】dà liàng 【英译】[A flock of;A quantity of;Many;Mass;Great deal] -daliang
]
罗非鱼苗在水面蹿跳、狂游。1月13日早上死亡15000尾左右,死亡率达50%以上。混养的鳙鱼未发病。事发前1个月,该养殖户曾先后向池塘内投入50包共计2500公斤鸟粪
[鸟粪是鸟的排泄物。]。
2、病理剖检。
将病重鱼捞出进行观察和解剖,患病鱼普遍体色变浅,黏液
[黏液是一种从人体的黏膜层或黏膜下层分泌出来的湿滑液体。]增多,部分体表有白色斑块;鱼鳃
[鱼鳃,鱼两侧分别有两块很大的鳃盖,鳃盖里面的空腔叫鳃腔。]充血
[局部的血管血量增加,血流加速。]、发炎,黏液多;鳍条充血、糜烂。内脏解剖可见大部分鱼肠中度充血,内有大量积液,少数鱼体内有腹水。病鱼肝、胆、脾、肾正常。
3、实验室检查。
取鱼鳃病变部分进行镜检,发现大量寄生虫
[寄生虫(parasite)指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高度退化,一生中大多数时间寄生于其他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动物。](主要为车轮虫和斜管虫
[管虫又名管蠕虫、管栖蠕虫,是一种大型动物,身长能达到1~2米,直径约数厘米。]);皮肤上也观察到车轮虫和斜管虫。在鳃丝中镜检到少量单殖吸虫。
4、分析及诊断。
由于养殖户投入肥料(鸟粪)量过大,导致养殖水体水质败坏,产生大量寄生虫寄生于鱼鳃及体表各处,**鱼鳃分泌大量黏液,并导致鳃丝充血、发炎,最终导致鱼苗鳃丝受损,呼吸困难,缺氧死亡。
5、治疗。
⑴捞出死鱼深埋。
⑵将其余仍浸泡在池塘中的鸟粪(10包)拖出水面。
⑶加注新水15厘米。
⑷5天后,全池泼洒硫酸铜及高锰酸钾合剂(5:2),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0.4克。鱼群活动集中区域和深水区适当多泼洒。用药一周后观察,池中鱼未见异常。
作者单位:广东省茂名市水产技术推广站